时间: 2025-05-09 00: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9:42
咏拙
作者:白居易
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
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我性愚且蠢,我命薄且屯。
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亦曾举两足,学人蹋红尘。
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
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
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
同此天地间,我岂异于人。
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
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
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性格和命运的思考。人性中有聪明和愚笨,这是无法改变的;命运中有富裕和贫困,也是无法转移的。我生性愚笨,命运薄弱。我为何知道这些?因为我有经历。我曾用双脚在世间行走,发现自己性情笨拙,不会像别人一样灵活。我也曾展翅高飞,飞到青云之上,才意识到我的命运薄弱,最终会坠落而不自觉。人总是向往富贵,厌恶贫贱。在这天地之间,我又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既然性格和命运如此,那反而会变得痛苦。于是我安分守己,虽然贫穷却也心存愉悦。我用茅草盖房子,用蓬草做门,缝制布衣和被子,种田以充饥。静静地读古人的书籍,悠闲地在清澈的渭水边钓鱼。优哉游哉,聊以度过我的一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和感情真挚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倡导诗歌的社会功能。
《咏拙》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身性格和命运的自省,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白居易在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和生活的艰辛后,逐渐形成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咏拙》通过对自己性格和命运的冷静分析,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诗中反复提到“性拙”和“命薄”,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缺陷的接受和对命运的坦然。白居易通过个人经历的回忆,揭示了人性中的普遍现象,即人们都渴望富贵,厌恶贫贱,但又无可奈何。诗人在享受淡泊生活的同时,保持了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即使身处困境,也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和心灵的宁静来获得快乐。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富有哲理。白居易用“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的朴素生活描绘,传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最后一句“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更是表达了他对一生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
人的聪明与愚笨是天生的,无法改变。
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人的命运有富有与贫贱,也是无法转移的。
我性愚且蠢,我命薄且屯。
我生性愚笨,命运也较为薄弱。
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我为何知道这些呢?因为我有经历。
亦曾举两足,学人蹋红尘。
我曾用双脚在世间走动,像他人一样生活。
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
从此我才知道自己的性情笨拙,不会灵活转变。
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
我也曾展翅高飞,飞到青云之上。
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从此我才知道命运薄弱,最终会摔落而不自觉。
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
人总是向往富贵,厌恶贫贱。
同此天地间,我岂异于人。
在这天地之间,我又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
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
既然性格和命运如此,那反而会变得痛苦。
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于是我安分守己,虽然贫穷却也心存愉悦。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用茅草盖房子,用蓬草做门。
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
缝制布衣和被子,种田以充饥。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
静静地读古人的书籍,悠闲地在清澈的渭水边钓鱼。
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
优哉游哉,聊以度过我的一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接受自我,认识命运,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白居易通过对自身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珍惜简单的生活。
白居易在《咏拙》中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人生的奢华
B. 接受自我与命运
C. 追求权利
D. 对财富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性拙”主要指什么?
A. 聪明才智
B. 性格的愚笨
C. 身体的健康
D. 生活的富裕
以下哪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A. 我命薄且屯。
B. 慕贵而厌贱。
C.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D. 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
答案
《静夜思》与《咏拙》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后者则强调了对自身性格和命运的认知与接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思念,而后者则展现了一种淡泊与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