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15
发丹阳暮抵阊门
作者: 申涵煜 〔清代〕
三日枫桥路,高帆一日回。
偶因风力好,遂使客愁开。
双橹摇江月,千峰度酒杯。
夜来经虎阜,镫火照楼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旅程已经走了三天,沿着枫桥的路,看到高高的帆船在一天中归来。因为风势正好,旅客的忧愁也随着这风而消散。双桨摇动着江面上的月光,千座山峰在酒杯中晃动。夜晚经过虎阜时,灯火照亮了楼台。
申涵煜,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色。
这首诗写于作者的旅途之中,描绘了他在归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旅途中的愁思转化为愉悦的心情。
《发丹阳暮抵阊门》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开篇的“四日枫桥路”便给人以悠长的旅途感,三天的行走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随着高帆的归来,诗人似乎找到了归属感,这种感受不仅仅是身体的归来,更是在心灵深处的一种安宁。
接下来的“偶因风力好,遂使客愁开”则突出了自然环境对情感的影响。风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人的心情,正如人生的起伏,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双橹摇动水面,江月与酒杯的对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酒杯中的映像让人感到一种醉人的美好。
最后“夜来经虎阜,镫火照楼台”,意境更为深远。夜色中的灯火照亮了楼台,给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象征着希望与安全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令人感同身受。
诗歌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属感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情感的变化。
诗中提到的“高帆”指的是:
A. 高高的山峰
B. 高高的船帆
C. 高高的树木
D. 高高的楼台
诗人通过“偶因风力好”表达了什么?
A. 对风的无奈
B. 对自然的感激
C. 对旅行的厌倦
D. 对忧愁的加深
“夜来经虎阜”中的“虎阜”可以理解为:
A. 一种动物
B. 一座山
C. 一种植物
D. 一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