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0:31
捣练子·咏霜
王夫之 〔明代〕
空无际,月无痕。
悄悄盈盈上草根。
蜻蛚逼窗镫影绿,
愁人不道不消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夜晚,月光隐约无痕,静悄悄的霜气悄然覆盖在草根上。窗外的蜻蜓飞舞,映照着灯影,带着一丝绿意。而愁苦的人却默默承受着内心的忧伤,无法言说,似乎魂魄都要消散了。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湘山,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末,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霜夜景象,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寄托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思索。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清冷的霜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孤独。前两句“空无际,月无痕”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夜晚的静谧与冷清。接着“悄悄盈盈上草根”一句,霜的轻盈覆盖与月光的隐晦形成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细腻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
诗中“蜻蛚逼窗镫影绿”一语,蜻蜓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生机,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灯影中的绿意,仿佛是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却又与“愁人不道不消魂”形成鲜明对照,愁苦的人无法言说自己的心事,反而加深了孤独感。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了深邃的情感,诗人通过对霜夜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诗中展现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使这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霜夜的静谧与蜻蜓的飞舞,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对生命脆弱与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相辅相成,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空无际,月无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蜻蛚”象征着什么?
“愁人不道不消魂”说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夫之的《捣练子·咏霜》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王夫之更注重内心的愁苦,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诗人视角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