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4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45:34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
作者: 苏轼 〔宋代〕
南浦凄凉老逐臣,
东坡还往尽幽人。
杯盘惯作陶家客,
弦诵常叨孟母邻。
尚有升堂他日约,
岂知负土一阡新。
今年我欲江湖去,
暮雨连山宰树春。
在南浦的凄凉之地,老去的逐臣追随我,
东坡再回去,已没有幽人相伴。
杯盘已经习惯做陶家之客,
吟诵之间常常提到孟母的邻居。
尚有升堂的约定在未来,
怎知新坟已负土一阡。
今年我想去江湖,
却是暮雨连绵,山间树木正发春。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著称。
此诗是苏轼为悼念潘推官的母亲李氏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关系,反映了苏轼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是一首饱含情感的挽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南浦的凄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提到“老逐臣”与“幽人”,暗示了随着时间流逝,昔日的朋友已不再,生活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杯盘惯作陶家客”和“弦诵常叨孟母邻”,表现出作者对往日生活的怀念。
诗的后四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与无奈。“尚有升堂他日约”表现出对未来的憧憬,但“岂知负土一阡新”则暗示了生死之间的无常,令人深感惋惜。最后两句则以春雨连绵的景象,象征了生命的轮回与无尽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希望在江湖自由徜徉的愿望,却又被现实的重重阻隔所牵绊。
诗歌通过对逝者的悼念,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 B. 生命无常 C. 传统文化 D. 自由生活
“负土一阡新”意思是? A. 新的开始 B. 负担沉重 C. 逝去的生命 D. 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东坡”是指谁? A. 苏轼 B. 陶渊明 C. 孟子 D.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