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5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51:35
姚屯田挽诗
作者: 苏轼
京口年来耆旧衰,高人沦丧路人悲。
空闻韦叟一经在,不见恬侯万石时。
贫病只知为善乐,逍遥却恨弃官迟。
七年一别真如梦,犹记萧然瘦鹤姿。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年老友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京口的年岁已经让老朋友们相继衰退,许多高人都已失落,路人对此感到悲伤。只听说韦应物的《老子》依然流传,却再也见不到当年恬侯(指谢安)那样的风采。虽然贫病让我懂得了生活中的乐趣,但悠闲的生活也让我怨恨官职的辞去太迟。七年未见,真如梦境一般,依然记得那萧条的,瘦弱的鹤的姿态。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曲均有极高的成就,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对老友姚屯田的怀念之作。姚屯田是苏轼的朋友,因其去世而作此诗,表达了对友人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怀旧的情绪为主线,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情感深邃和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通过对京口往年老友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岁月无情的流逝和高人的陨落。诗中提到的韦应物与恬侯,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士大夫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失望。
“贫病只知为善乐,逍遥却恨弃官迟。”这一句则道出了作者的内心矛盾,一方面,贫病使他领悟了生活的真正乐趣,另一方面,悠闲的日子却让他对官职的辞去感到不满。这种情感交织,既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七年一别真如梦,犹记萧然瘦鹤姿”,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感状态,令人感慨时光的飞逝和对朋友的深切怀念。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高人和路人的对比,形成了对比鲜明的情感状态;“萧然瘦鹤姿”则象征着友人的清雅和孤独,充满了深情的追忆。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姚屯田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叹。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沉浮。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京口”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江苏镇江
C) 浙江
D) 河南
“高人沦丧”中“高人”指的是?
A) 诗人
B) 有才德的人
C) 官员
D) 朋友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怀念
C) 愤怒
D)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