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36
代北寒齑捣韭萍,奇苞零落似晨星。
逢盐久已成枯腊,得蜜犹疑是薄刑。
欲就左慈求拄杖,便随李白跨沧溟。
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北方的寒腌菜捣成韭菜和水萍,奇异的花苞零落得像晨星一样。
碰到盐的时间久了已成干腊,尝到蜜的滋味却还担心是薄刑。
想去找左慈求一根拄杖,便随李白一起渡过沧海。
攀着枝条给新生的事物命名,儿女的称呼恐怕不太妥当。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与对自然的热爱。
本诗写于苏轼与曾仲锡的友谊之中,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美食的热爱。诗中提到的蜜渍荔支,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展现了苏轼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开头的“代北寒齑捣韭萍”,勾勒出一种北方朴素的饮食,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奇苞零落似晨星”,则以诗意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的美,令人联想到清晨微露的清新。诗中提到的“得蜜犹疑是薄刑”,则在幽默中流露出对美食的珍视,仿佛美味与惩罚之间的微妙关系。后半部分的“欲就左慈求拄杖,便随李白跨沧溟”,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向往,以及与李白的志趣相投,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气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期待和对后代称呼的担忧,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既有生活的细腻描写,又蕴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示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美食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同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对未来的期待与感慨。
诗中提到的“奇苞”指的是:
A. 奇特的花苞
B. 奇怪的食物
C. 奇妙的梦境
“欲就左慈求拄杖”中的“左慈”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道士
C. 一位皇帝
诗中提到的“蜜”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苦涩
B. 美好与甜蜜
C. 道德的沦丧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