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2:01
庭柏阴阴昼掩门,
乌知有赦闹黄昏。
汉宫自种三生福,
楚客还招九死魂。
纵有锄犁及田亩,
已无面目见丘园。
只应圣主如尧舜,
犹许先生作正言。
庭院里的柏树在阴影中,白天把门掩上,
谁能知道黄昏时分会有赦令的喧闹。
汉朝的宫廷自种下三生三世的福气,
楚国的客人却依旧招来九死的亡魂。
即便有锄头和犁具在田地上,
我也无颜再见那熟悉的丘园。
只希望圣主能如尧舜一般,
还让先生我能说出正直之言。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其诗词文名传世,尤其以豪放派诗词著称,作品多样,涵盖诗、词、散文等。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因政治原因遭贬,但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本诗作于苏轼被贬期间,恰逢太皇太后身体不适,赦令的传来使他引发了对自身境遇和时代的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政治局势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阴暗的庭院景象,柏树的阴影笼罩着门,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诗人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自己在监禁中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赦令的来临,似乎暗示着一种转机,但又因身在囹圄而感到无力和无奈。接下来提到“汉宫自种三生福”,表现出对汉朝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向往。诗中“楚客”则是对自己身世的自嘲,暗示虽有恩泽但依然难以逃脱困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农业的向往,但即便有工具和土地,他也无法再回到那曾经熟悉的生活。而最后两句则是对理想领导者的渴望,表现出对社会公正与真理的追求。整首诗在深沉的情感中交织着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历史的追忆、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对真理与公正的追求,反映了其坚定的人格与人文精神。
诗中提到的“庭柏”象征什么?
A. 繁荣
B. 孤独
C. 欢愉
D. 繁复
诗人期望的理想领导者与哪位历史人物相似?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尧舜
D. 唐太宗
诗中提到的“楚客”指的是?
A. 汉朝的文人
B. 漂泊的游子
C. 农民
D. 皇帝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表现出豪放的饮酒作乐精神。两者都展示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