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 其二》

时间: 2025-05-09 00:12:41

诗句

醉梦昏昏晓未苏。

门前辘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排翠羽,小槽春酒滴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2:41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二
醉梦昏昏晓未苏。
门前辘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排翠羽,
小槽春酒滴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白话文翻译:

在醉梦中迷迷糊糊,早晨尚未醒来。
门前传来使君的车声,
我举起酒盏,怎么会没有酒呢?
废弃的园圃里,寒冷的蔬菜排成翠绿色,
小酒槽里,春酒滴如珍珠。
清香细细,仿佛在嚼梅花的须根。

注释:

字词注释

  • 醉梦:指醉酒后的梦境,形容沉迷于酒中。
  • 辘辘: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传达出车行驶的动态。
  • 扶头一盏:举起酒盏,表示饮酒的动作。
  • 废圃:指荒废的园圃。
  • 寒蔬:寒冷季节生长的蔬菜,通常色泽青翠。
  • 小槽:指小酒槽,盛酒的容器。
  • 梅须:梅花的须根,象征清香。

典故解析: 这首词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梅须”一词可以联想到梅花的高洁与清香,暗示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曾经历过政治风波和流亡生活,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浣溪沙 其二》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此时的他已历经多次政治打击,身处逆境,但他依旧保持乐观,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此诗反映了他醉酒后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二》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开头“醉梦昏昏晓未苏”,营造出一种迷醉的氛围,似乎在表达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梦境的向往。这种沉醉不醒的状态反映了他对生活中苦难的无奈,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却逐渐引入了生活的细节,展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

“门前辘辘使君车”描绘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平静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节奏。接下来的“扶头一盏怎生无”,则流露出诗人对饮酒的渴望,似乎在用酒来麻醉自己的烦恼。

“废圃寒蔬排翠羽”中,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荒废的园圃,虽然是寒冷的蔬菜,却依然排成翠绿,展现出生命的韧性。而“小槽春酒滴真珠”,则通过春酒的美好,暗示了生活中依旧存在的美好与希望。这种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最后一句“清香细细嚼梅须”,将梅须的清香与细腻的品味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整首词在哀愁中透出乐观,体现了苏轼的独特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梦昏昏晓未苏:诗人在醉酒状态中迷糊,早晨尚未醒来,表现出他对现实的逃避。
  2. 门前辘辘使君车:外面的车声打破了他的沉醉,暗示外界的纷扰。
  3. 扶头一盏怎生无:表达了他对酒的渴望,酒成为他逃避烦恼的工具。
  4. 废圃寒蔬排翠羽:描绘了荒废园圃的景象,寒冷的蔬菜依旧生长,象征坚韧与希望。
  5. 小槽春酒滴真珠:春酒的美好与珍贵,暗示生活中的美好依然存在。
  6. 清香细细嚼梅须:通过细腻的品味,展现了对生活美好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酒比作“真珠”,强调其珍贵与美好。
  • 拟人:将“寒蔬”赋予生命的象征,表现出生命的顽强。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具有对称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忘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梦:象征逃避与迷醉。
  • 使君车:象征外界的纷扰与喧嚣。
  • 寒蔬: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坚持。
  • 春酒:象征美好与希望。
  • 梅须:象征清新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醉梦昏昏晓未苏”的意思是?
    A. 早晨醒来
    B. 迷迷糊糊未醒
    C. 醉酒后失去意识

  2. “小槽春酒滴真珠”中的“真珠”指的是什么?
    A. 假酒
    B. 珍贵的春酒
    C. 珍珠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A. 寒蔬
    B. 春酒
    C. 梅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浣溪沙》(苏轼)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浣溪沙 其二》与《青玉案·元夕》:两首词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与感悟,后者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团圆的主题。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是苏轼的作品,反映了对人事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

相关查询

固陵道中三首 其一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闻鸡 将母赴赣道西昌 怀旧第一百八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清江何汉英再见于空同读欧阳先生诗感慨为赋 吊战场 和故人韵 相陈宜中第十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鹰犬塞途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无字旁的字 室如悬磬 生非作歹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寒笛 按迹循踪 包含瑜的成语 回肠荡气 驿报 魚字旁的字 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先字旁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齐字旁的字 故事诗 山家 支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