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绵山怨》

时间: 2025-04-30 22:12:33

诗句

五蛇上天一蛇蛰,绵山经月火不灭。

君王恩重翻为仇,不如放作山中囚。

君王有臣一非少,贪天之徒但自保。

臣心见母不见君,谁言母死非君恩。

今辰何辰夕何夕,留与千年作寒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2:33

原文展示:

绵山怨 李东阳 〔明代〕 五蛇上天一蛇蛰,绵山经月火不灭。君王恩重翻为仇,不如放作山中囚。君王有臣一非少,贪天之徒但自保。臣心见母不见君,谁言母死非君恩。今辰何辰夕何夕,留与千年作寒食。

白话文翻译:

五条蛇升天,一条蛇蛰伏,绵山的火整整一个月不熄灭。君王的深厚恩情反而变成了仇恨,不如被放逐到山中成为囚徒。君王拥有的臣子不少,但那些贪图天命的人只顾自己保命。臣子心中只见到母亲而见不到君王,谁说母亲的死不是君王的恩赐。今天是什么日子,晚上又是什么时候,这一切都留给千年后作为寒食节的纪念。

注释:

  • 五蛇上天一蛇蛰:比喻五位忠臣被提拔,而一位忠臣被遗弃。
  • 绵山经月火不灭:指绵山大火持续了一个月,象征着持续的苦难。
  • 君王恩重翻为仇:君王的恩宠变成了仇恨。
  • 不如放作山中囚:宁愿被放逐到山中成为囚徒。
  • 贪天之徒但自保:指那些只顾自己保命的臣子。
  • 臣心见母不见君:臣子心中只有母亲,没有君王。
  • 谁言母死非君恩:谁说母亲的死不是君王的恩赐。
  • 今辰何辰夕何夕:今天是什么日子,晚上又是什么时候。
  • 留与千年作寒食:这一切都留给千年后作为寒食节的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绵山怨》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忠臣被弃、君恩变仇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对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的反思中创作的,表达了对忠臣被弃、君恩变仇的悲愤之情。诗中的绵山大火象征着持续的苦难,而寒食节则是对这一悲剧的纪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忠臣被弃、君恩变仇的悲愤之情。诗中的“五蛇上天一蛇蛰”和“绵山经月火不灭”描绘了忠臣的命运和持续的苦难,而“君王恩重翻为仇”则揭示了君恩变仇的悲剧。最后两句“今辰何辰夕何夕,留与千年作寒食”则是对这一悲剧的深刻反思和永恒纪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蛇上天一蛇蛰”:比喻五位忠臣被提拔,而一位忠臣被遗弃。
  • “绵山经月火不灭”:指绵山大火持续了一个月,象征着持续的苦难。
  • “君王恩重翻为仇”:君王的恩宠变成了仇恨。
  • “不如放作山中囚”:宁愿被放逐到山中成为囚徒。
  • “君王有臣一非少”:君王拥有的臣子不少。
  • “贪天之徒但自保”:指那些只顾自己保命的臣子。
  • “臣心见母不见君”:臣子心中只有母亲,没有君王。
  • “谁言母死非君恩”:谁说母亲的死不是君王的恩赐。
  • “今辰何辰夕何夕”:今天是什么日子,晚上又是什么时候。
  • “留与千年作寒食”:这一切都留给千年后作为寒食节的纪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五蛇上天一蛇蛰”比喻忠臣的命运。
  • 象征:“绵山经月火不灭”象征持续的苦难。
  • 反问:“谁言母死非君恩”用反问强调君恩变仇的悲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忠臣被弃、君恩变仇的悲愤和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永恒纪念。

意象分析:

  • 五蛇上天一蛇蛰:比喻忠臣的命运。
  • 绵山经月火不灭:象征持续的苦难。
  • 君王恩重翻为仇:象征君恩变仇的悲剧。
  • 留与千年作寒食:象征对悲剧的永恒纪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五蛇上天一蛇蛰”比喻什么? A. 五位忠臣被提拔,一位忠臣被遗弃 B. 五位忠臣被遗弃,一位忠臣被提拔 C. 五位忠臣和一位忠臣都被提拔 D. 五位忠臣和一位忠臣都被遗弃

  2. 诗中的“绵山经月火不灭”象征什么? A. 持续的苦难 B. 持续的幸福 C. 持续的战争 D. 持续的和平

  3. 诗中的“君王恩重翻为仇”表达了什么? A. 君王的恩宠变成了仇恨 B. 君王的仇恨变成了恩宠 C. 君王的恩宠和仇恨并存 D. 君王的恩宠和仇恨都不存在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永恒纪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绵山怨》: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绵山怨》: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永恒纪念。

参考资料:

  • 《李东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劝赠李朝散 春后望雪 种菜 子瞻与李公麟宣德共画翠石古木老僧谓之憩寂图题其后 次韵张耒学士病中二首 仙游潭五首·南寺 新种芭蕉 双柳 赠马正卿秀才 食樱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豁然雾解 包含匈的词语有哪些 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蓄聚 臣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中国少年报 黑字旁的字 穿壁引光 鳖饮 以一当十 吞舟漏网 山简醉 凵字底的字 谷字旁的字 有朝一日 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猊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