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8:1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12:40
念奴娇 其十七 赠洪昉思归武林
西泠才子,倦游梁又整江天飞楫。
记得张灯樽酒夜,名论纷如玉屑。
和寡阳春,词成黄绢,一卷携冰雪。
萧条长铗,张仪曾否存舌。
遥想兵气初销,湖光依旧好,办看山屧。
闭户著书千载事,世态漫论工拙。
谱出新声,双鬟传唱,四座惊奇绝。
子虚赋就,莫教辜负烟月。
西泠的才子们,厌倦了在梁山游玩,准备再次驾舟纵横江天。
记得那夜灯明酒香,讨论的话题纷纷如同美玉般闪亮。
那时阳春的和风,词句如同黄绢般柔和,我携着一卷冰雪的诗篇。
萧条的长剑,张仪的口才是否仍在?
遥想那时战火初熄,湖光依旧美好,真想去看看那些山屐。
闭门写书记载千年的事,世俗对技艺的评判真是漫无边际。
谱写出新的旋律,双鬟的歌声传唱,惊艳了四座的人。
子虚的赋作已经完成,别让这烟月的美景白白错过。
作者介绍:梁清标(约1580-1650),明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文学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梁清标在文学上追求个性,常用清新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末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对家乡的思恋。诗中提到的“西泠才子”和“酒夜”的场景,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念奴娇 其十七 赠洪昉思归武林》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深思的诗。诗中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开篇提到的“西泠才子”,不仅描绘了聚会的场景,还展示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记得张灯樽酒夜”中,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视。这种怀旧情绪贯穿全诗,贯穿每一个细节,“名论纷如玉屑”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才子们的才华与风采。接着,诗人用“和寡阳春”的比喻,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渴望。
中间部分的“闭户著书千载事”,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表现出诗人对文学的执着与尊重。同时,“谱出新声,双鬟传唱”一方面展现了诗人对新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故人及旧友的怀念。
整首诗虽蕴含着怀旧与思乡之情,却又不乏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念奴娇》不仅是对友情和家乡的追忆,更是对文人生活的热爱与思索。
逐句解析:
西泠才子,倦游梁又整江天飞楫:开篇描绘了文人们在西泠的游玩生活,表现出对生活的厌倦与希望重新开始的渴望。
记得张灯樽酒夜,名论纷如玉屑:回忆起聚会时的欢乐与讨论,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和寡阳春,词成黄绢,一卷携冰雪:通过自然景象和诗词的比喻,表现了内心世界的清雅与宁静。
萧条长铗,张仪曾否存舌:用历史人物张仪的口才来比喻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
遥想兵气初销,湖光依旧好,办看山屧:描绘了战乱后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
闭户著书千载事,世态漫论工拙:反思历史与世事,表现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谱出新声,双鬟传唱,四座惊奇绝:展现了文人们的才华与新作品的影响力。
子虚赋就,莫教辜负烟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劝勉自己不要辜负这份美丽。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名论纷如玉屑”中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讨论的精彩。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泠才子”主要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杭州
B. 南京
C. 苏州
D. 北京
“张灯樽酒夜”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独自饮酒
B. 聚会欢庆
C. 书房静思
D. 自然游玩
诗中提到的张仪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口才
C. 财富
D. 文学
答案: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梁清标的《念奴娇 其十七》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两者都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但梁清标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苏轼则更多地展现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哲思。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念奴娇 其十七 赠洪昉思归武林》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