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5: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5:32:19
闲上香台望下方,渔村樵坞尽苍苍。
倾城人远苔生径,归寺僧稀叶满廊。
云散池边留塔影,雨来阁外失湖光。
废兴皆幻何须问,独自吟诗送夕阳。
在香火缭绕的香台上闲坐,向下望去,渔村和樵夫的小屋都在远处显得模糊。
城中人迹稀少,青苔长满了小路;归来的僧人不多,叶子已满了走廊。
云彩散去,池边留下塔的影子;雨水降临,阁外的湖光也随之消失。
兴废皆是幻影,无需去追问,独自吟诗送走夕阳的余辉。
高启(字孟容),明代诗人,生于1487年,卒于1538年。他是明代一位重要的诗人,以咏物、咏景见长,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姑苏杂咏 灵岩寺》写于高启游历时,灵岩寺是他在游历中所到之处,此诗表达了作者在寺庙中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人生的哲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灵岩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闲上香台”引入,表现出一种悠闲的心态,接着通过描绘渔村和樵坞的苍苍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比,描绘了远离城市喧嚣后,回归寺庙的清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云散池边留塔影,雨来阁外失湖光”两句,通过景色的变化,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同时,诗的结尾“废兴皆幻何须问,独自吟诗送夕阳”则表达了一种对人生起伏的淡然态度,强调了自我陶醉于诗歌与自然之中的满足感。
整首诗既有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高启超凡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于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诗中“闲上香台”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渔村
B. 香火台
C. 阁楼
诗中提到的“苔生径”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生机勃勃
B. 荒凉与无人问津
C. 热闹繁华
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A. 对世事的执着
B. 对人生的淡然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1.B 2.B 3.B
高启的《灵岩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高启更加强调人生的无常与淡然,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