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姑苏杂咏 孤园寺(在洞庭山,梁散骑常侍吴》

时间: 2025-04-25 13:45:32

诗句

欲问南朝常侍宅,已为西域化人宫。

山僧归带渔舟雨,湖鸟来闻粥鼓风。

橘柚垂檐秋殿暗,波涛惊座夜堂空。

给孤长者谁曾见,应在烟云杳霭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45:32

原文展示:

欲问南朝常侍宅,
已为西域化人宫。
山僧归带渔舟雨,
湖鸟来闻粥鼓风。
橘柚垂檐秋殿暗,
波涛惊座夜堂空。
给孤长者谁曾见,
应在烟云杳霭中。

白话文翻译:

想问南朝的常侍官邸,如今已变成西域的化人宫殿。山中的僧人归来,带着渔舟在细雨中,湖中的鸟儿来听粥声和鼓声的风。橘子和柚子在秋天的殿宇下低垂,波涛在夜晚的堂屋中激荡而起。给孤长者的身影,谁曾见过,可能藏在烟云渺茫之中。

注释: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等朝代。
  • 常侍宅:常侍是古代官职,指在朝廷中侍奉的官员。
  • 西域化人宫:西域指的是古代中国以西的地区,这里暗指外族或异族的宫殿。
  • 山僧:山中的僧人,隐居于山中。
  • 渔舟雨:渔舟在雨中,描绘了一种宁静的自然场景。
  • 粥鼓风:指的是湖边的鸟儿听到的声音,粥声和鼓声的结合描绘出一种生活的气息。
  • 给孤长者:孤长者指的是隐士或高人,给与孤独的人,暗示寻求其踪迹的渴望。
  • 烟云杳霭:烟雾和云雾迷蒙,形容事物难以辨认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374),字文奎,号季陶,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高季陶”。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高启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个人情怀,常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启游览洞庭山时,试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对历史沧桑的思索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洞庭山的秀丽风光和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诗歌鉴赏:

《孤园寺》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历史感,展现了高启对历史变迁和隐逸生活的思考。诗中开头两句通过问询南朝的常侍宅,立刻引入了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曾经的繁华已经被时间淹没,取而代之的是西域的异域风情,反映出历史的无情和变迁的不可逆。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山僧归带渔舟雨”、“湖鸟来闻粥鼓风”等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表现出一种归隐的理想与悠然自得的心境。

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对“孤长者”的思考,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踪迹的渴望。“烟云杳霭”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朦胧之美,也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给人一种难以触及的神秘感。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繁华与宁静的冲突,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问南朝常侍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南朝的常侍宅象征着当时的繁华。
  • 已为西域化人宫:说明历史的变迁,昔日的繁华已被异域的文化所取代。
  • 山僧归带渔舟雨:描绘了山中僧人的归来,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湖鸟来闻粥鼓风:鸟儿的到来与人间的生活声响形成对比,传递出一种和谐与安宁。
  • 橘柚垂檐秋殿暗:秋天的景色与幽暗的殿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萧瑟之感。
  • 波涛惊座夜堂空:夜晚的波涛声打破了宁静,暗示着一种孤寂的心理状态。
  • 给孤长者谁曾见:提到隐士,表达了对高人踪迹的渴望。
  • 应在烟云杳霭中:隐士的身影如烟云般不可捉摸,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渔舟雨”与“粥鼓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烟云杳霭”形象地描绘了隐士的难以寻觅,提升了诗的意境。
  • 拟人:湖鸟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沧桑的反思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内心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朝:历史的象征,陈述了古老的繁华与沧桑。
  • 常侍宅:官宅的象征,体现出权力与地位的消逝。
  • 山僧:隐士生活的象征,代表着心灵的归属与宁静。
  • 湖鸟:自然的象征,传递出生活的气息与和谐。
  • 烟云杳霭:理想境界的象征,隐喻难以实现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启的《孤园寺》主要描写了什么样的主题? A. 生活的繁华
    B. 隐逸生活与历史变迁
    C. 自然风光
    D. 友情与爱情

  2. 诗中“波涛惊座夜堂空”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A. 宁静的夜晚
    B. 孤寂的心理状态
    C. 美丽的风景
    D. 热闹的宴会

  3. “烟云杳霭”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难以捉摸的理想境界
    C. 日常生活
    D. 人际关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描写历史与自然的关系。
  • 《登高》(杜甫):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词对比:

  • 高启 vs. 李白:高启的《孤园寺》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在意境上都有对历史的追忆,但高启更显得沉静内敛,而李白则更为豪放洒脱。
  • 高启 vs. 杜甫:高启通过自然景观表现内心的孤寂,杜甫则通过社会的苦难反映历史的沧桑,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到唐诗的发展与影响》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秋居览景因感所事 访李奂山人隐居 诸葛丰 送坚甫同年 山堂前庭有奇石数种其状皆与物形相类在此久 夏日翠漪堂 山堂偶书 思归鸟左右掩作 长安道 霜柏亭试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字旁的字 东瞧西望 食字旁的字 沐浴膏泽 幺二 穷侈极欲 桂花 粉结尾的成语 旧恨新愁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草字头的字 包含倒的成语 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渊涓蠖瀋 同字框的字 延露 甘字旁的字 求积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