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2:38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作者:刘长卿 〔唐代〕
昨闻战罢图麟阁,
破虏收兵卷戎幕。
沧海初看汉月明,
紫微已见胡星落。
忆昔扁舟此南渡,
荆棘烟尘满归路。
与君携手姑苏台,
望乡一日登几回。
白云飞鸟去寂寞,
吴山楚岫空崔嵬。
事往时平还旧丘,
青青春草近家愁。
洛阳举目今谁在,
颍水无情应自流。
吴苑西人去欲稀,
留连一日空知非。
江潭岁尽愁不尽,
鸿雁春归身未归。
万里遥悬帝乡忆,
五年空带风尘色。
却到长安逢故人,
不道姓名应不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后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人提到听闻战事已平,回归安州的范伦即将启程。诗中描绘了汉月明亮、胡星沉落的景象,抒发了对昔日南渡、荆棘满路的回忆,和与友人携手在姑苏台上遥望家乡的情景。接着,诗人感叹白云飞鸟的寂寞,以及吴山楚岫的苍凉,表达了对故乡的愁绪。最后,诗人感到时光流逝,昔日的朋友已不再,尽管在长安重逢,却已无法认出彼此的姓名,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主要作品多描写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其诗常蕴含深厚的思乡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战乱结束之际,诗人送别朋友范伦回安州,融入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的氛围。
这首诗的情感深沉且细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开头两联描绘了战事平息后的宁静与美好,诗人用“汉月明”和“胡星落”对比,象征着汉朝的辉煌与外敌的退却,似乎预示着国家的安定。然而,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回忆起往昔南渡的艰辛与不易,表达出对故乡的深切向往。尤其是“白云飞鸟去寂寞,吴山楚岫空崔嵬”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令人倍感凄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昔日的朋友和故乡的种种都已不复存在,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最后两句“却到长安逢故人,不道姓名应不识”,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反映出人事如梦的哲思,令人感慨万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以送别为主线,透过对战后宁静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亦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微”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感觉是怎样的?
“江潭岁尽愁不尽”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