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谢胡帅饷酥》

时间: 2025-05-01 12:03:49

诗句

虎头骨相生来无,谈天吻燥斋肠枯。

欲从底处觅膏润,凝香燕寝烹牛酥。

鹅儿黄拂冰肌肤,关中穰下远不如。

已令炊饼作十字,今晨盛馔非伊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03:49

原文展示:

谢胡帅饷酥 曾几 〔宋代〕

虎头骨相生来无,谈天吻燥斋肠枯。 欲从底处觅膏润,凝香燕寝烹牛酥。 鹅儿黄拂冰肌肤,关中穰下远不如。 已令炊饼作十字,今晨盛馔非伊蒲。

白话文翻译:

我天生没有虎头骨相,谈论天道时口干舌燥,内心枯竭。 想要从何处寻找滋润,凝香的美味在燕寝中烹制牛酥。 鹅儿黄色的酥油轻拂着冰肌般的肌肤,关中和穰下的都不如它。 已经让人做了十字形的炊饼,今晨的丰盛餐食不再是简单的伊蒲。

注释:

  • 虎头骨相:古代相术中认为虎头骨相的人有贵相,这里诗人自谦说自己没有这样的贵相。
  • 谈天吻燥斋肠枯:谈论高深话题时,口干舌燥,内心枯竭。
  • 凝香燕寝烹牛酥:在燕寝(古代帝王休息的地方)中烹制牛酥,形容酥油的香气浓郁。
  • 鹅儿黄拂冰肌肤:形容酥油的颜色和质地,鹅儿黄指酥油的颜色,冰肌肤指酥油的质地细腻。
  • 关中穰下:指关中和穰下地区,古代著名的产粮区,这里用来对比酥油的质量。
  • 伊蒲:指简单的素食,这里用来对比今晨的丰盛餐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舆,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得到胡帅赠送的酥油后所作,表达了对酥油的赞美和对胡帅的感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几在得到胡帅赠送的酥油后所作,通过赞美酥油的美味和质地,表达了对胡帅的感谢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酥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酥油的美味和质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胡帅的感激之情。诗中“鹅儿黄拂冰肌肤”一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酥油的颜色和质地,给人以美的享受。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通过对酥油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自谦没有虎头骨相,暗示自己不是贵人,但有才华。
  • 第二句描述谈论高深话题时的口干舌燥,内心枯竭。
  • 第三句表达了对滋润的渴望,以及对酥油的期待。
  • 第四句描绘了酥油的香气和烹制的环境。
  • 第五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酥油的颜色和质地。
  • 第六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酥油的优质。
  • 第七句和第八句描述了今晨的丰盛餐食,不再是简单的素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鹅儿黄拂冰肌肤”,用鹅儿黄和冰肌肤比喻酥油的颜色和质地。
  • 对比:如“关中穰下远不如”,通过对比强调酥油的优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酥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对胡帅的感激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鹅儿黄:比喻酥油的颜色,给人以温暖和美好的感觉。
  • 冰肌肤:比喻酥油的质地,给人以细腻和清爽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鹅儿黄拂冰肌肤”一句,比喻的是什么? A. 酥油的颜色和质地 B. 酥油的香气 C. 酥油的口感 D. 酥油的来源

  2. 诗中“关中穰下远不如”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关中和穰下的酥油都不如诗中的酥油 B. 关中和穰下的酥油都比诗中的酥油好 C. 关中和穰下的酥油和诗中的酥油一样好 D. 关中和穰下的酥油都不如诗中的酥油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食荔枝》:通过对荔枝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陆游的《秋思》: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食荔枝》和曾几的《谢胡帅饷酥》都是通过对食物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诗作,可以对比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县会别应韶 望青县 长椿寺病马行 击鲜行 饮恒素堂赠胡其章先生 清明偕钟宛兄展墓有感 舟行太湖 咏鹤 早行 离别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任臣 黯然无神 比字旁的字 久役之士 延昌 齊字旁的字 闲居无聊 三点水的字 红飞翠舞 百喙 奋飞横绝 神才 衣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简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