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1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16:31
忆书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先子晚漂泊,家藏无全书。
屋壁零落者,雨坏鼠窃馀。
余生苦嗜古,葺汉十载逾。
上自大父来,手泽之沾濡。
下自予从学,笔力之传留。
蓄积稍浩浩,签牌渐疏疏。
去门闻盗兴,烈炬烯通衢。
反覆窃自计,萧然一先庐。
茅茨盖空壁,下无金与珠。
盗当知我贫,肯为留此居。
方更埋书帙,显号缄锁鱼。
谁知妖焰来,一燎邻里墟。
家虽吒南巷,屋火书亦无。
万古圣贤语,随烟入空虚。
所聚忽消散,肠热唯惊呼。
吾怜衰蹇身,视人百无如。
每幸对黄卷,白日聊自娱。
今者坐穷寂,顿觉双眼孤。
夜梦亦惊枕,忧心枰难舒。
大虑废文字,浸久成顽疏。
未免伴畦丁,冥然荷犂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眷恋与失落。诗人追忆父辈的漂泊生活,家中没有完整的书籍,墙壁也因岁月而破损,雨水侵蚀,老鼠窃取残余。诗人自幼热爱古籍,花费十年时间修复书籍,承继祖辈的墨迹和学问。然而,日渐增多的书籍却被盗贼侵扰,造成了书籍的流失。即使家中贫穷,也希望书籍能够留存。最终,火灾将书籍化为灰烬,古人的智慧随之消散,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失落和孤独。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历史和古籍的珍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书籍的流失与火灾的破坏,反映了社会的不安定和文化的脆弱。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表现出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
郑刚中的《忆书》通过生动的场景与细腻的情感,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与失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开篇便以“先子晚漂泊”引入,展示了父辈的艰难生活,紧接着描绘了家中书籍的破败。诗中“余生苦嗜古”展示了作者对古籍的热爱,透出了对知识传承的执着。随着诗意的发展,盗贼的出现象征着外部环境对文化的威胁,火灾的到来则是对其深切情感的致命一击。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书籍的珍惜,也有对失去的无奈。最后几句“吾怜衰蹇身,视人百无如”,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助与孤独,令人深感共鸣。这首诗不仅是对书籍的追忆,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深思,值得读者在细读中去体会其深邃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古籍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哀叹。通过对书籍的回忆,反映出个人与文化的关系,表现出对知识和智慧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家藏无全书”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用“妖焰”来形容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