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时间: 2025-05-07 07:31:02

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1:02

原文展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在黄鹤楼向我告别,
烟花绚烂的三月,他将去扬州。
孤独的帆船在远方的碧空中渐渐消失,
只剩下长江水在天边流淌。

注释:

  • 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
  • 西辞:向西方告别。
  • 黄鹤楼:位于武汉,是著名的楼阁。
  • 烟花三月:三月春天,正是花开时节,形容美好时光。
  • 孤帆:孤独的帆船,象征着离别。
  • 远影:远处的影子,表示帆船渐渐远去。
  • 碧空尽:碧蓝的天空尽头。
  • 唯见:只看到。
  • 长江:中国第一长河,象征着流逝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被誉为“诗仙”。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和孟浩然分别之际,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壮阔的自然景观,反映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展现了李白对友人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开篇以“故人西辞黄鹤楼”引入,直接点明了离别的地点和对象,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接着“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孟浩然的前程似锦,展现出李白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过“孤帆”和“长江”两个意象,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孤帆象征着友人的离去,而长江则象征着不断流逝的时间和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幅壮阔而凄美的画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人西辞黄鹤楼:说明朋友在黄鹤楼告别,暗示即将远行。
  2. 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春天的美景,表明朋友将去往繁华的扬州。
  3. 孤帆远影碧空尽:帆船在远方消失,表现离别的孤独感。
  4. 唯见长江天际流:只剩下长江水流动,表现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孤帆远影”与“唯见长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意象,传递出离别的哀伤与自然的壮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珍重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鹤楼:象征着离别的地点,承载着友谊的记忆。
  • 烟花三月: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暗示着友人前途光明。
  • 孤帆:象征着离别与孤独,带有淡淡的忧伤。
  • 长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

  2. “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指的是什么? A. 一只孤独的鸟
    B. 一只孤独的船
    C. 一片孤独的云
    D. 一座孤独的山

  3. 诗中提到的“黄鹤楼”位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武汉
    C. 南京
    D. 成都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赠花卿》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李白的诗更强调人际情感的深厚和离别的惆怅,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山河壮丽的描绘与人生的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故人西辞黄鹤(hè)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辞:辞别。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孤帆(fān)远影碧(bì)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其三 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 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 次韵谢外舅食驴肠 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 了了庵颂 次韵答任仲微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 次韵德孺感兴二首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峥嵘岁月 衣字旁的字 山长水远 豆字旁的字 尸利素餐 声威天下 入字旁的字 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镇静药 折文旁的字 招是生非 内存 一字旁的字 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薰莸错杂 光辉 立体几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