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5:40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作者:苏轼 〔宋代〕
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这首诗开头提到周代的诗歌对苦荼(苦茶)的记载,表明茶在近代的饮用背景。作者因为厌倦了粱米肉食,因此想借助茶来驱散冬日的沉闷。叹息我那五亩的园田,桑树和麦田都被阴霾覆盖,寸土不容闲置,所以我向你乞求茶子的种子。饥寒的日子还未能解除,我已经开始考虑丰收的美好。希望能够通达有无,农民之间不再相互争执。春天来临,冻土开裂,紫色的竹笋已然挺拔。牛羊受到呵斥,筐子和篮子不敢靠近。江南的老道士,日夜流逝,白发苍苍。他年在雪堂中品茶,只能空记桃花的种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风豪放,作品涉及诗、词、文、书法等多个领域,作品数量丰富,情感真挚。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经历了政治的波折和个人的磨难后,苏轼愈加珍惜与自然的联系,向往平静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崇。诗中提到的“荼苦”,不仅是对茶的描述,也暗示了生活中的艰辛。作者因厌倦了单调的饮食,渴望借助茶的清新来驱散冬日的沉闷,体现出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田园的忧虑,虽然土地有限,但他希望每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体现出一种勤劳与节俭的精神。接着,诗中提到的“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展示了作者对未来丰收的美好憧憬,反映了农民在面对自然时的渴望和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尤其是后半部分提到的“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对生活美好的追求。通过对茶文化的推崇,折射出对象牙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对自然的敬畏中,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珍贵,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诗中提到的“荼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水果
B. 一种苦味的茶
C. 一种药材
D. 一种花卉
诗人对自己田园的感慨主要体现在哪一句?
A. 饥寒未知免
B. 不令寸地闲
C. 江南老道人
D. 春来冻地裂
诗中表达对未来丰收的期盼的句子是?
A. 既作太饱计
B. 只空记桃花裔
C. 牛羊烦呵叱
D. 嗟我五亩园
与王维的《山中杂诗》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具生活气息,强调了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而王维则侧重于隐逸与自然的结合,展示出不同的诗风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