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天章寺》

时间: 2025-05-07 07:08:16

诗句

茂林脩竹碧谿头,梵宇深沈锁翠帱。

从此崇山频企望,朝阳高处有松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8:16

原文展示:

茂林脩竹碧谿头,
梵宇深沈锁翠帱。
从此崇山频企望,
朝阳高处有松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章寺的美丽景色:青翠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在碧绿的溪水旁,寺庙深邃而宁静,宛如被翠绿的帷幕所笼罩。从此我常常仰望崇山峻岭,在晨曦的阳光下,山顶上有松树和楸树的身影。

注释:

  • 茂林:繁茂的树林。
  • 脩竹:修长的竹子。
  • 碧谿:清澈的溪水,碧绿的溪流。
  • 梵宇:指佛教寺庙,带有神圣的氛围。
  • 深沈:深邃、幽静。
  • 锁翠帱:形容寺庙被青翠的景色所环绕,像是锁住了绿色的帷幕。
  • 崇山:高耸的山峰。
  • 频企望:常常仰望。
  • 朝阳:早晨的阳光。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天章寺的自然环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梵宇”一词隐含了佛教文化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在山水之间对心灵的追求和宁静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沔,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深厚的文人气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游览天章寺时,受其环境的启发而作。天章寺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环境清幽,适合诗人沉思与写作。

诗歌鉴赏:

这首《题天章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天章寺周边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开头两句通过描绘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的丰富与和谐美。接下来的“梵宇深沈锁翠帱”,则引入了人文景观,表现出寺庙的幽静与神秘,仿佛在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

后两句“从此崇山频企望,朝阳高处有松楸”,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崇山的高峻和朝阳的辉映,象征着精神上的追求与升华。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富有音韵美,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令人感受到一份清幽与宁静,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茂林脩竹碧谿头: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树林和竹子,营造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 梵宇深沈锁翠帱:表现出寺庙的幽静和被自然环绕的感觉。
    • 从此崇山频企望:诗人因寺庙之美,常常仰望远山,表达其对自然的向往。
    • 朝阳高处有松楸:晨曦中高处的松树和楸树象征着希望与理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锁翠帱”比喻寺庙被绿色环绕。
    • 对仗:如“茂林脩竹”与“崇山频企望”,表现出对称的美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茂林:象征生机与活力,代表自然的美好。
  • 梵宇:象征宗教与心灵的宁静,引导人们向内心深处探寻。
  • 崇山:代表理想与追求的高度,激励诗人不断向上。
  • 朝阳:象征希望与光明,传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茂林”指的是什么? A. 繁茂的树林
    B. 竹子
    C. 寺庙

  2. “梵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
    B. 宗教与宁静
    C. 山川

  3. 诗人常常仰望哪个地方? A. 竹子
    B. 崇山
    C. 寺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但更注重宁静的氛围和内心的感悟。
  • 李白《庐山谣》:对自然的描写更为奔放,表现出壮丽的山水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3.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和前韵) 浣溪沙二首 浣溪沙八首 其四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十一 浣溪沙 初夏二首 其一 浣溪沙 新竹 浣溪沙 谢云林妹见赠自画樱笋团扇 浣溪沙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湛密 包含粗的成语 龜字旁的字 剪莽拥彗 鼎字旁的字 抚胸 虎体原斑 青开头的成语 至德 先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恶鬼 燎浆 竖心旁的字 钩玄提要 笼络人心 脐脂自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