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4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2:40
烽烟照上京,饮马出长城。
剑舞龙文合,旗张虎翼横。
行营留赞画,属国助军声。
借问阴山北,曾知燕颔生。
烽火照亮了上京,骏马在长城外饮水。
剑舞与龙纹交织在一起,旗帜张扬如同老虎的翅膀。
行营中留下了赞美的画卷,属国的军队助阵发声。
我想问阴山以北的地方,是否曾经知道燕国的兴起?
作者介绍: 徐恪,字子华,号葱山,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末清初,曾任职于朝廷,擅长诗词,尤其在古诗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创作背景: 《古出塞曲》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对外防御压力增大之际,诗人在此背景下感受到边疆将士的英勇与艰辛,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对士兵的敬意。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壮丽与紧张。首联“烽烟照上京”直接引入了战争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紧迫感和危险。接着“饮马出长城”,将视角移至长城,强调了守卫边疆的重要性与士兵的勇敢。两句中,剑和旗的描写,则体现了军队的气势与精神,象征着将士们为国捐躯、英勇作战的决心。接下来描述“行营留赞画”,展现了军队的壮丽场景,营地中的士兵们在战斗中留下的印记,展现了战争的悲壮与伟大。最后一句“借问阴山北”,则引导读者思考战争的真实代价,暗示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反思。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豪迈之气,又有沉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历史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边塞战争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对士兵们牺牲精神的敬佩。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暗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烽烟照上京”中的“烽烟”指的是什么?
A. 照明灯
B. 战争的信号
C. 自然现象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属国”是指什么?
A. 归附于中央政府的国家
B. 农田
C. 市场
答案:A
“饮马出长城”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和平
B. 边疆士兵的艰辛
C. 自然风光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份内容提供了对《古出塞曲》的全面解读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蕴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