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

时间: 2025-05-06 14:45:32

诗句

闻道名都行有期,依然想见昔游时。

寒光一曲秋河转,翠领三条夕照移。

孤竹旧风民有让,重华余教俗无疵。

不须到日方登历,已在君家十二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4:45:32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

原文展示:

闻道名都行有期,依然想见昔游时。
寒光一曲秋河转,翠领三条夕照移。
孤竹旧风民有让,重华余教俗无疵。
不须到日方登历,已在君家十二诗。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将在名都任职,我依旧想念我们曾经游玩的时光。
寒光映照下,秋河蜿蜒流转,夕阳斜照,翠色的山峦在变化。
孤舟轻摇,旧日的风景让人陶醉,华重的教诲让人无可挑剔。
不必等到日后再去登高望远,此刻你已在我心中留下了十二首诗的印记。

注释:

  • 名都:指繁华的城市,象征着权势和名声。
  • 昔游时:曾经一起游玩的时光。
  • 寒光:指寒冷的光线,也可以理解为秋日的微寒。
  • 翠领:青色的山峦。
  • 孤竹:孤独的竹子,象征清高的士人。
  • 重华:可能指重视华美的教诲。
  • 十二诗:指诗人的作品或感情的积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儒家理学,提倡治国安民,风格严谨,作品多以直白清晰著称。

创作背景:诗作于司马光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篇以“闻道名都行有期”引入,暗示友人即将离去,接着又回忆起昔日游玩的快乐时光,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美好的回忆。诗中“寒光一曲秋河转,翠领三条夕照移”描绘了秋天的江河景色,寒冷的光线与夕阳的照耀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壮丽的意境。孤竹的意象更是体现了作者对清高理想的追求,与友人共同的理想相互呼应。最后一句“不须到日方登历,已在君家十二诗”更是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表明即使友人远行,心中却早已铭记着彼此的诗意和情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闻道名都行有期”:听说你要去名都任职。
    • “依然想见昔游时”:仍然想念我们曾经游玩的时光。
    • “寒光一曲秋河转”:在寒光映照下,秋河蜿蜒流转。
    • “翠领三条夕照移”:夕阳斜照,青山在变化。
    • “孤竹旧风民有让”:孤舟轻摇,旧日风景让人陶醉。
    • “重华余教俗无疵”:华重的教诲让人无可挑剔。
    • “不须到日方登历”:不必等到日后再去登高望远。
    • “已在君家十二诗”:此刻你已在我心中留下了十二首诗的印记。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句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反映了士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寒光:象征着清冷和孤独,暗示友人即将远行的伤感。
  • 秋河:秋天的河流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时间的无情。
  • 翠领:青山象征着理想和追求,反映了大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向往。
  • 孤竹:象征着清高和独立,体现了士人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名都”指的是: A. 繁华的城市
    B. 乡村
    C. 高山

  2. “寒光一曲秋河转”中的“寒光”指的是: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光线
    C. 明亮的星光

  3. 诗中提到的“十二诗”象征着: A. 诗人的心情
    B. 友谊的深厚
    C. 生活的琐事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司马光与李白的送别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的诗常带有豪放与洒脱,而司马光则更显内敛与感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司马光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林检院琦第一百三十五 孙粟第一百二十一 阳罗堡第八 又三绝 辟山寄朱约山 平安 酹江月 驿中言别 题静山 刘钦贡元第一百一十二 望城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字旁的字 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盲心 滴酒不沾 撩天 秉戒 辰字旁的字 政以贿成 幾字旁的字 敬业乐群 自字旁的字 飨燕 跫然足音 迷天大罪 奉宣 广字头的字 包含环的词语有哪些 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