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39
沧波与邓林,鱼鸟久飞沈。
一旦成陈迹,何人识寸心。
高山亡景行,流水失知音。
泪尽离东阁,归来破故琴。
在广阔的波涛与邓林之间,鱼和鸟儿们已经在空中飞翔了很久。
一旦变成了陈旧的痕迹,又有谁能识得我心中的寸寸情感?
高山已失去往日的景致,流水也再没有知音相伴。
泪水已尽,离开东阁,归来时却只能听到破旧的琴声。
此诗可能涉及到古代文人对自然和情感的反思,体现了“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传达了对友人或故人的怀念,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尤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词风格沉稳、深沉,往往反映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故相国颍公挽歌辞三首》是为悼念已故的相国颍公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头“沧波与邓林”描写了一个广阔而又沉寂的场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通过对“鱼鸟”飞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但紧接着却以“成陈迹”来反衬生命的脆弱与易逝,表达了对过往深情的追忆。
“高山亡景行,流水失知音”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失落感,诗人仿佛在回忆往昔的朋友与知音,如今皆已不在,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对比。最后两句“泪尽离东阁,归来破故琴”更是将这种悲伤推向高潮,泪水已尽,琴声破碎,象征着难以再次重温的往昔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忧伤。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感伤,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沧波与邓林”中的“沧波”指什么?
“泪尽离东阁”中的“东阁”象征什么?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可以将司马光的这首挽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个作品都体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但杜甫更侧重于家庭情感,而司马光则更为抽象,关注于情感的孤独与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