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44:26
秋山对疏牖,羁客倦登临。
雨后岚光活,晴初落照深。
素波明别浦,赤叶照衰林。
伫目寂无语,何人知此心。
秋天的山峦在窗外映衬着,身在异乡的我疲倦于登高望远。
雨后云雾弥漫,阳光初照时分,光线格外明亮深邃。
清澈的波浪映照着渡口,红色的叶子映衬着衰败的树林。
我静静地伫立,心中无语,谁能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冲之,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是宋代著名的实学派代表。司马光在政治上主张宽政爱民,在文学上则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兼具理性与感性。
《和之美河西列岫亭》是司马光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诗作生动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内心孤独的思考。
《和之美河西列岫亭 其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全诗四联,前两联描写了秋天的山水景色,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而后两联则转向诗人的情感,体现出一种深深的惆怅。首联中“羁客”二字,直接揭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身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而“倦登临”则表达了他对登高望远的厌倦,似乎在暗示对人生的疲惫和无奈。
第三联用“素波”和“赤叶”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宁静与衰败,展现了秋日的清澈与凋零,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一联“伫目寂无语”,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推向高潮:他静静地望着风景,却又感到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情,体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整首诗以景生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示了典型的宋代诗人的风格。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孤独感。诗人在美丽的自然中,却感到孤独与疲惫,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理解的渴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秋季的美丽与凋零。
诗中“羁客”指的是:
A. 归乡的游子
B. 在外漂泊的人
C. 旅行者
D. 乡村的农民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生命的赞美
B. 对孤独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思念
D. 对友情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