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1:18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这座假山是安石所做的,其间布满了奇怪的景象。虽然我知道它是假的,然而又怎能奈何主人对它的喜爱呢?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作品跨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当时他身处政治风波之中,常常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与苦闷。假山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人造景观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体悟。
这首诗以“假山”为引子,表达了苏轼对人造景观及其背后情感的深入思考。表面上,假山是一种园艺装饰,但在诗人眼中,它却蕴含着更深的哲理。首句“安石作假山”直接点明了创作者,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假山的“诡怪”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形态设计,更在于它所引发的对“真实”与“虚假”的思考。
诗中提到“虽然知是假”,说明即便是明白假山并非自然生成,仍然无法抹去主人对其的喜爱,这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现实与虚幻时的无奈和选择。这样的情感在苏轼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他常以自然景观来反射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思,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邃的思考。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们对“真实”与“虚假”的认知,以及在美与情感之间的权衡。它让人思考在美的追求中,是否应放下对真实的执念。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虽然知是假”中的“假”指的是什么?
此诗所表达的情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