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残句安石作假山》

时间: 2025-08-08 01:18:08

诗句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

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1:18:08

原文展示: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白话文翻译:

这座假山是安石所做的,其间布满了奇怪的景象。虽然我知道它是假的,然而又怎能奈何主人对它的喜爱呢?

注释:

  • 安石:指苏轼的好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 假山:用石头、土壤等人工堆砌而成的山景,用于园林景观装饰。
  • 诡怪:形容景象奇特,怪异。
  • 争奈:表示无奈,无法改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作品跨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当时他身处政治风波之中,常常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与苦闷。假山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人造景观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假山”为引子,表达了苏轼对人造景观及其背后情感的深入思考。表面上,假山是一种园艺装饰,但在诗人眼中,它却蕴含着更深的哲理。首句“安石作假山”直接点明了创作者,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假山的“诡怪”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形态设计,更在于它所引发的对“真实”与“虚假”的思考。

诗中提到“虽然知是假”,说明即便是明白假山并非自然生成,仍然无法抹去主人对其的喜爱,这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现实与虚幻时的无奈和选择。这样的情感在苏轼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他常以自然景观来反射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思,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安石作假山:直接引入假山的创作背景,设定了诗歌的场景。
  • 其中多诡怪:形容假山中的奇特景观,增强了假山的神秘感。
  • 虽然知是假:强调诗人对假山本质的认知,表明内心的矛盾。
  • 争奈主人爱:表现出一种无奈,尽管明知是假,仍无法改变主人对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比:假与真、爱与恨之间的对比,形成了诗的张力。
  • 拟人:将假山赋予了情感,使其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存在。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们对“真实”与“虚假”的认知,以及在美与情感之间的权衡。它让人思考在美的追求中,是否应放下对真实的执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假山: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与创造,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诡怪:代表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奇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王安石
    • B. 李白
    • C. 苏轼
    • D. 杜甫
  2. “虽然知是假”中的“假”指的是什么?

    • A. 假山
    • B. 假话
    • C. 假象
    • D. 假朋友
  3. 此诗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伤感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哲思。与《残句安石作假山》相比,前者更倾向于赞美自然的真实,而后者则探讨了虚假与真实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示强甫 荔厄一首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四和 其一 记牡丹事二首 溪庵十首 福州道山亭 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小园即事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没完没了 臣字旁的字 五彩衣 髟字旁的字 玉版鱼 狂风怒吼 交露 胡猜乱道 惟肖惟妙 竦詟 包含沛的词语有哪些 彐字旁的字 书声朗朗 牛字旁的字 徒有虚名 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