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7:01
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在东峰之上耸立的石塔,远远望去,仿佛一位苍老的智者初次到来,令人仰慕。
老虎移开泉眼,以便让人们顺着脚步而行;龙在泉水中翻腾,激起浪花,似乎在为人们拍掌欢呼。
直到今天,游人们在泉水中洗涤之后,躺着听那空阶上水声环绕的响亮。
所以知道这位老者和这泉水一样,不应被视作人间的来去匆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深受后世推崇。
《虎跑泉》创作于苏轼任职杭州期间,期间他对当地的自然景观与文化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借以表达对自然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苏轼的《虎跑泉》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体验与哲学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虎跑泉的景色,表达了自然界的灵动和智慧。首联“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描绘了高耸的石塔,仿佛一位智者,令人崇敬;而“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泉水拟人化,表现出自然的活力与神秘。最后两句“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则是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哲思,强调自然的恒久与人世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自然、珍惜当下。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虎跑泉的自然景观,探讨了自然的智慧与人类的短暂,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主题。
诗中“亭亭石塔”指的是什么?
a) 一座高山
b) 一位老者
c) 一座石塔
d) 一片森林
“虎移泉眼”中,虎象征什么?
a) 力量
b) 温柔
c) 智慧
d) 遥远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人生短暂
b) 自然永恒
c) 生活艰难
d) 友情珍贵
苏轼的《虎跑泉》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轼的诗更侧重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