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2:05
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
苏轼
萧索东风两鬓华,
年年幡胜剪宫花。
愁闻塞曲吹芦管,
喜见春盘得蓼芽。
吾国旧供云泽米,
定武斋酒用苏州米。
君家新致雪坑茶,
近得曾坑茶。
燕南异事真堪记,
三寸黄柑擘永嘉。
在这萧索的东风中,我的两鬓已是白发,
年年在宫中剪下的花瓣越发显得繁复。
我愁苦地听到边塞的乐曲,吹奏着芦管,
却欣喜地看到春天的餐盘上有了蓼芽。
我国过去常供应云泽产的米,
定武斋的酒则用苏州的米。
您的家中新送来的雪坑茶,
我最近也得到了曾坑的茶。
燕南的异事真值得记住,
三寸长的黄柑来自永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以诗词、散文、词、书法、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而闻名,尤其在词和散文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苏轼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生活和社会现实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旦,表达了诗人在新年之际的感受和对朋友的思念。诗中提到的茶、米、音乐等生活细节,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况和人际关系。
此诗通过描绘新年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朋友的思念。开头两句,诗人以“萧索东风”和“鬓华”引出自己年老的感慨,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而“年年幡胜剪宫花”则暗示着对往昔繁华的怀念,既有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无奈。接下来,诗人用“愁闻塞曲”和“喜见春盘得蓼芽”形成了鲜明对比,愁与喜交织,表现了生活的复杂性。
最后几句提到的家乡特产,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地域文化背景,展现了苏轼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同时,他记下了燕南的奇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新年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细节的喜爱,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塞曲”指的是什么?
A. 边塞的音乐
B. 宫廷的乐曲
C. 民间的歌谣
答案:A
“吾国旧供云泽米”中提到的“云泽米”是指哪里?
A. 苏州
B. 云泽地区
C. 定武
答案:B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繁华的怀念
B. 对现状的满足
C. 对未来的无奈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相对,苏轼的《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更注重细腻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两者皆展现了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