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趵突泉》

时间: 2025-05-04 11:48:44

诗句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少际涌如轮。

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8:44

原文展示:

趵突泉 曾巩 〔宋代〕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少际涌如轮。 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白话文翻译:

一股泉水远远地从玉山分流而来,悄悄地洒落在历山的尘土中。 它滋养着冬日的蔬菜,湿润得特别早,滋润着春天的茶叶,味道更加纯正。 已经感觉到路旁的泉水清澈如镜,最可爱的是少年时期涌动如轮。 曾经成为齐鲁两国封疆的聚会之地,何况还依托着娥英的传说让世人惊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派:一股。
  • 玉水:指玉山之水,玉山在今山东省境内。
  • 历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
  • 滋荣:滋养生长。
  • 冬茹:冬天的蔬菜。
  • 涧泽:山涧中的水。
  • 行似鉴:流动的水清澈如镜。
  • 少际:少年时期。
  • 涌如轮:形容泉水涌动如车轮。
  • 封疆会:指两国边界的重要会议。
  • 娥英:传说中的仙女,与趵突泉有关。

典故解析:

  • 齐鲁封疆会:历史上齐国和鲁国在趵突泉附近举行过重要的边界会议。
  • 娥英:传说中的仙女,与趵突泉有关,传说她曾在泉边沐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趵突泉的美景和历史意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趵突泉的描绘,展现了泉水的清澈、滋养和历史意义。首联以“一派遥从玉水分”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来源,而“暗来都洒历山尘”则进一步以历山的尘土来衬托泉水的纯净。颔联和颈联通过冬茹和春茶的滋养,以及泉水清澈如镜、涌动如轮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泉水的生命力和美感。尾联则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趵突泉在齐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依托娥英传说所蕴含的神秘色彩。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一派遥从玉水分”和“暗来都洒历山尘”描绘了泉水的来源和纯净。
  • 颔联:以“滋荣冬茹湿常早”和“涧泽春茶味更真”表现了泉水的滋养作用。
  • 颈联:通过“已觉路傍行似鉴”和“最怜少际涌如轮”描绘了泉水的清澈和涌动。
  • 尾联:以“曾成齐鲁封疆会”和“况托娥英诧世人”强调了泉水的历史意义和神秘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行似鉴”比喻泉水清澈如镜,“涌如轮”比喻泉水涌动如车轮。
  • 拟人:如“暗来都洒历山尘”赋予泉水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趵突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对历史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水:象征纯净和来源。
  • 历山尘:象征泉水的纯净和与自然的融合。
  • 冬茹、春茶:象征泉水的滋养作用。
  • 行似鉴、涌如轮:象征泉水的清澈和涌动。
  • 齐鲁封疆会、娥英:象征泉水的历史意义和神秘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派遥从玉水分”中的“玉水”指的是什么? A. 玉山之水 B. 玉石之水 C. 玉泉之水 D. 玉液之水

  2. 诗中“暗来都洒历山尘”中的“历山”位于哪个城市? A. 济南 B. 青岛 C. 烟台 D. 潍坊

  3. 诗中“滋荣冬茹湿常早”中的“冬茹”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蔬菜 B. 冬天的果实 C. 冬天的草木 D. 冬天的粮食

  4. 诗中“曾成齐鲁封疆会”中的“齐鲁封疆会”指的是什么? A. 齐国和鲁国的边界会议 B. 齐国和鲁国的文化交流 C. 齐国和鲁国的军事联盟 D. 齐国和鲁国的经济合作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曾巩《趵突泉》: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巩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休日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城头晓步二首 题周子中司户乘成台三首 上已前一日欲雨复晴 送陈行之寺丞守南剑二首 曾伯贡主簿挽诗二首 至後入城道中杂兴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锋芒不露 源远根深 黄字旁的字 力竭 单父琴 口字旁的字 东山之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水程 舒舒服服 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照旷阁 素支 雨字头的字 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余杯冷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