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8:44
原文展示:
趵突泉 曾巩 〔宋代〕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少际涌如轮。 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白话文翻译:
一股泉水远远地从玉山分流而来,悄悄地洒落在历山的尘土中。 它滋养着冬日的蔬菜,湿润得特别早,滋润着春天的茶叶,味道更加纯正。 已经感觉到路旁的泉水清澈如镜,最可爱的是少年时期涌动如轮。 曾经成为齐鲁两国封疆的聚会之地,何况还依托着娥英的传说让世人惊叹。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趵突泉的美景和历史意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趵突泉的描绘,展现了泉水的清澈、滋养和历史意义。首联以“一派遥从玉水分”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来源,而“暗来都洒历山尘”则进一步以历山的尘土来衬托泉水的纯净。颔联和颈联通过冬茹和春茶的滋养,以及泉水清澈如镜、涌动如轮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泉水的生命力和美感。尾联则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趵突泉在齐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依托娥英传说所蕴含的神秘色彩。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趵突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对历史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一派遥从玉水分”中的“玉水”指的是什么? A. 玉山之水 B. 玉石之水 C. 玉泉之水 D. 玉液之水
诗中“暗来都洒历山尘”中的“历山”位于哪个城市? A. 济南 B. 青岛 C. 烟台 D. 潍坊
诗中“滋荣冬茹湿常早”中的“冬茹”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蔬菜 B. 冬天的果实 C. 冬天的草木 D. 冬天的粮食
诗中“曾成齐鲁封疆会”中的“齐鲁封疆会”指的是什么? A. 齐国和鲁国的边界会议 B. 齐国和鲁国的文化交流 C. 齐国和鲁国的军事联盟 D. 齐国和鲁国的经济合作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