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5:14
明月芦华未得如,
清光自照本来虚。
十方坐断须拈帽,
一色功圆要放锄。
转背石人归位后,
抬头玉马过关初。
尘尘刹刹见身相,
方信曹山井觑驴。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芦苇,难以形容它的美丽;
清澈的光辉自然照亮了本来空虚的内心。
在十方的空间中,坐下静思不再需要遮掩,
而一切的功德圆满后,就应当放下锄头。
转过身来,石人归位之后,
抬头一看,玉马刚刚过了关口。
在尘世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身形的影像,
这才明白曹山的井水中,映照着驴子的影子。
释正觉,宋代高僧,致力于禅宗的传播与实践。他的诗作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禅理,反映出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那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时期。禅宗思想在这个时期发展迅速,正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禅理的理解与领悟,反映了他的修行经历及对尘世的看法。
《纯白禅人求颂》是一首将自然景物与禅理结合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禅境的深刻体悟。首句“明月芦华未得如”,以明月和芦华的映照引入,构建了一个清幽的意境,暗示心灵的追求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接下来的“清光自照本来虚”,则揭示了内心的真实状态,强调了禅宗所追求的空灵与明净。
在“十方坐断须拈帽”中,诗人提到坐禅的状态,表明修行者在达到一定境界后,已无需外在的遮掩,心灵的真实展现出来。“一色功圆要放锄”则说明修行者在功德圆满后,应该放下执念,象征着对物质的放下与精神的升华。
接下来的两句“转背石人归位后,抬头玉马过关初”,描绘了修行者在经过内心的挣扎与转化后,终于看到了希望与新的开始。最后的“尘尘刹刹见身相”,则是对世间纷扰的反思,揭示了在复杂的尘世中,仍要保持一颗明净的心。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哲理的阐述,展现了禅宗的深邃与智慧,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修行心路的结合,表达了对内心明净与禅理的追求,强调修行者在面对世俗纷扰时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诗中“明月”象征了什么?
A. 情感
B. 智慧
C. 财富
“尘尘刹刹”表达了对什么的观察?
A. 个人情感
B. 世俗纷扰
C. 自然现象
诗人提到“玉马”,它象征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