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时间: 2025-04-24 09:37:52

诗句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为国宾,周武隋文之子孙。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传于隋,

隋人失之唐得之。

唐兴十叶岁二百,介公酅公世为客。

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

备威仪,助郊祭,

高祖太宗之遗制。

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

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国子孙取为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37:52

原文展示: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为国宾,周武隋文之子孙。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周亡天下传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唐兴十叶岁二百,介公酅公世为客。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国子孙取为戒。

白话文翻译:

二王后,究竟是何人呢?介公和酅公是国家的贵宾,他们是周武帝和隋文帝的后代。古人有云,天下并非属于一个人。周朝灭亡后,天下传给隋朝,隋朝又失去后被唐朝所继承。唐朝兴起至今二百年,介公和酅公世世代代都是客人。每逢明堂和太庙举行祭祀时,他们被引入宾位,备齐礼仪。这样的礼仪是为了助力郊祭,遵循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所遗留的制度。兴亡并非只在于一国的兴衰,也不仅仅是继承绝世的王朝。希望后代的继承者能够守住文治,而亡国的子孙则应以此为戒。

注释:

  • 二王后:指的是介公和酅公,可能是某种身份的代表。
  • 介公酅公:历史上对某些王室成员的称呼。
  • 周武隋文:指周朝的武王和隋朝的文帝,代表历史的延续。
  • 明堂太庙:古代祭祀的场所,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重要的宗教与政治象征。
  • 备威仪:准备礼仪,强调祭祀的庄重性。
  • 高祖太宗之遗制:指李渊(唐高祖)和李世民(唐太宗)所建立的制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平易近人、易于理解而闻名,擅长描写社会现实,体现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白居易对历史变迁进行反思时所作,旨在探讨王朝更替与国家兴亡的关系,提醒后代继承者要珍惜文治,吸取亡国的教训。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二王后的称谓引入,展开了对历史的追溯与反思,表现了白居易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关怀。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朝代,提醒人们关注国家的兴亡,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诗歌中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更替,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兴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历史长河中的必然结果。白居易借古喻今,告诫后人要以史为鉴,谨慎对待国家的治理和文化的传承。诗中细腻的历史背景和对礼仪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王后,彼何人:开篇直接引入二位王者,产生悬念。
  2. 介公酅公为国宾:强调他们的高贵身份。
  3. 周武隋文之子孙:指出他们的历史渊源。
  4. 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引出天下属于众人的观点,强调集体与历史的关系。
  5. 周亡天下传于隋:阐述历史的更替。
  6. 隋人失之唐得之:进一步阐明兴亡的循环。
  7. 唐兴十叶岁二百:说明唐朝的持续时间。
  8. 明堂太庙朝享时:描述祭祀的场合。
  9. 引居宾位备威仪: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10. 不独兴灭国:说明国家的兴亡并非单一因素。
  11. 欲令嗣位守文君:希望后代能够守住文治。
  12. 亡国子孙取为戒:以亡国为教训,警醒后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兴灭国,不独继绝世”,形成音韵和谐。
  • 历史典故: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入,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广度。
  • 排比:对历史的描述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注,强调历史的教训在于要珍视文治,警惕亡国的悲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后:象征着权力与国家的象征。
  • 宾位:象征着尊重与地位。
  • 明堂太庙:象征着国家的传统与文化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二王后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李渊和李世民
    B. 周武和隋文
    C. 介公和酅公

  2. 诗中提到的明堂太庙是用来做什么的?
    A. 政治会议
    B. 祭祀
    C. 学术讨论

  3. 诗歌所表达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个人奋斗
    B. 历史兴亡的教训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同样表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 《春望》杜甫:通过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均涉及对社会和历史的反思,但白居易更注重文化的传承,而杜甫则关心民生疾苦,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李天麟秋怀五绝句 梅花数枝,篸两小瓷瓶。雪寒一夜,二瓶冻裂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登南州奇观,前临大江浮桥,江心起三石台, 望楚州新城 不寐四首 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 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戈字旁的字 轻贤慢士 不屑置辩 小镇 佞臣 小国寡民 往诲 包含兕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酉字旁的字 摧锋陷阵 时主 坐江山 鼓刀屠者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