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

时间: 2025-05-07 07:27:18

诗句

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腓。

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

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

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

莫作往来相,而生爱见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辉。

悬知冬夜长,不恨晨光迟。

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18

原文展示:

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腓。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莫作往来相,而生爱见悲。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辉。悬知冬夜长,不恨晨光迟。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

白话文翻译:

心中有美好的地方,海上的瘴气也不能侵扰我。三年来我无愧于心,十口之家如今一起归去。你走后不要对我过于怜惜,我本来就没有依靠。我们相处于广阔的天地中,多少相合又有几分的违背。不要因为往来的相聚,而使得彼此的爱生出悲伤。悠悠的山间日子,清亮的阳光依旧留存。只要知道冬夜漫长,也不觉得晨光来得迟缓。在梦中与你告别,作诗以记得这忘却的遗憾。

注释:

  • :同“匪”,意为侵扰、妨碍。
  • 三年无所愧:三年来我没有做过让人愧疚的事。
  • 十口:指十口之家,表示家庭的团聚。
  • 莫作往来相:不要因为相聚而生出怜惜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以豪放派词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给友人张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及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人生的哲理。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惋惜,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态度。他用“胸中有佳处”来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说明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海瘴不能腓”则显示出他对外界困难的无畏。诗中的“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更是传达出一种独立的生活观念,尽管有离别的痛苦,但他依然能够坦然面对。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特别是“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的结尾,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胸中有佳处:表达内心的丰盈与美好。
  • 海瘴不能腓:外界的困难无法侵扰内心的安宁。
  • 三年无所愧:强调自己的清白与无愧。
  • 十口今同归:家庭团聚的温暖与喜悦。
  • 汝去莫相怜:告别时的叮嘱,表达坚强。
  • 相从大块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广阔天地中。
  • 几合几分违: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莫作往来相:提醒不要因离别而生悲。
  • 悠悠含山日: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悬知冬夜长: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梦中与汝别:在梦中与朋友告别,表达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中与汝别”,用梦境传达离别之痛。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即使在离别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乐观。

意象分析:

  • :象征稳定与宁静,暗示内心的安详。
  • 晨光:象征希望与新生,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 :象征着追忆与遗憾,反映了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瘴”意指什么? A. 美好生活
    B. 外界的困难
    C. 忧愁的心情

  2. “三年无所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责
    B. 自豪
    C. 无奈

  3. 诗中“莫作往来相”是为了提醒什么? A. 不要相聚
    B. 不要因离别而悲伤
    C. 要常常见面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是送别之作,但更加强调自然景色与离愁,情感更为细腻。
  • 李白《送友人》:展现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与苏轼的豁达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查询

宿赞公房 归雁 绝句 听杨氏歌 远游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 郑驸马宅宴洞中 双枫浦(在浏阳县) 无家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鞘子 矫若惊龙 怏怏不悦 半男女 列土分茅 飘然而至 自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可捉摸 色字旁的字 系孙 凵字底的字 隐深 鬼字旁的字 离乡别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