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1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15:30
又送族侄式颜
作者: 高适
惜君才未遇,爱君才若此。
世上五百年,吾家一千里。
俱游帝城下,忽在梁园里。
我今行山东,离忧不能已。
我惜你才华未被重用,真心喜爱你才情如此出众。
在这个世上五百年,咱们家族却有一千里的传承。
我们一起游览京城的风景,却突然间又在梁园相遇。
我现在要去山东,心中忧虑无法停止。
高适,字达夫,号白生,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于公元765年。高适以边塞诗著称,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这首诗创作于高适送别侄子式颜时,表达了对侄子未来的关心与期许,同时也流露出自身的忧虑与思考。作为一位长辈,诗人希望侄子能够展现才能,并对他未来的前途寄予厚望。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诗人通过对侄子才能的欣赏与关切,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开篇的“惜君才未遇”表明了诗人对侄子的爱惜与期盼,暗含着一种对社会环境的不满,认为有才之人未能被识别与重用。这种情感在唐代文人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盛行的背景下,许多有才能的人并未能如愿以偿。
接下来的“世上五百年,吾家一千里”则体现了诗人的家族自豪感和历史传承,强调了世代相传的价值观。诗人在这句中的“吾家”不仅是对自己家族的认同,也是对侄子未来的鼓励,希望他能够延续家族的荣光。
“俱游帝城下,忽在梁园里”一句中的“游”和“忽”则带有一种时间的流转感,仿佛在描述他们曾经的欢聚与如今的离别,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最后一句“我今行山东,离忧不能已”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面对离别,亲情的牵挂让他感到忧虑,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清晰的意象,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亲情、对才华与对未来的深沉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高适送别的是哪个族侄?
A. 诗颜
B. 式颜
C. 书颜
诗中提到的“梁园”象征着什么?
A. 离别的忧伤
B. 美好的相聚
C. 未来的希望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忧虑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