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宴韦司户山亭院》

时间: 2025-04-29 11:40:42

诗句

人幽想灵山,意惬怜远水。

习静务为适,所居还复尔。

汲流涨华池,开酌宴君子。

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入门见中峰,携手如万里。

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

高馆何沉沉,飒然凉风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40:42

原文展示

宴韦司户山亭院

人幽想灵山,意惬怜远水。
习静务为适,所居还复尔。
汲流涨华池,开酌宴君子。
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入门见中峰,携手如万里。
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
高馆何沉沉,飒然凉风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幽静的环境使我想起了灵山,心中感到十分惬意,仿佛远处的水波也在呼唤我。习惯于安静的生活,努力使自己适应这种环境,我的居所依然如故。清泉流入华池,和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苔藓铺成的小路让我试着走一走,石壁上可以依靠休息。走进门,眼前便是中间的山峰,携手同行如同跨越千里。在这里,弹琴无所事事,垂钓也能有所收获。高高的馆舍显得有些沉重,清凉的风轻轻拂过。

注释

  • 灵山:指神秘幽静的山,象征高洁的境界。
  • 远水:远处的水流,象征悠远的理想与情感。
  • 汲流:汲取水源,表示自然的资源和生活的简单。
  • 华池:美丽的池塘,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 苔径:用苔藓铺成的小路,象征自然的生机。
  • 石屏:石头的屏障,可以依靠的地方,象征安静的环境。
  • 高馆:高大的馆舍,象征着诗人居住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山西省。高适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作品中常流露出豪放的个性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适晚年,可能反映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描写的山水环境与宴请场景,体现了他对友谊和闲适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宴韦司户山亭院》是一首表现诗人对隐逸生活向往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于美丽山水之间的闲适情景。开篇以“人幽想灵山”引出对自然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人通过“意惬怜远水”,不仅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更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在描绘宴会场景时,诗人用“汲流涨华池,开酌宴君子”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享受。接着,通过“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诗人展示了环境的优美与安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最后几句“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则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切思考和热爱,是一首极具哲理与美感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幽想灵山”:诗人置身于幽静的环境中,自然想到高洁的灵山。
  2. “意惬怜远水”:心中感到愉悦,怜惜那遥远的水流,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3. “习静务为适”:习惯于安静的生活,努力使自己适应这种安宁。
  4. “所居还复尔”:这就是我所居住的环境,如此宁静而美好。
  5. “汲流涨华池”:汲取清流,水满华池,表现自然的丰盈。
  6. “开酌宴君子”:与友人们一起开怀畅饮,畅谈人生。
  7. “苔径试窥践”:试着走上苔藓铺成的小路,感受自然的气息。
  8. “石屏可攀倚”:石壁可以依靠,表明环境的静谧。
  9. “入门见中峰”:走进门就能看到中央的山峰,象征美好的景致。
  10. “携手如万里”:与友人携手同行,意境如同跨越千里。
  11. “横琴了无事”:弹琴无所事事,体现一种闲适。
  12. “垂钓应有以”:垂钓时也能有所收获,暗示自然的馈赠。
  13. “高馆何沉沉”:高大的馆舍显得有些沉重,反映一种孤独感。
  14. “飒然凉风起”:凉风轻拂而过,带来一丝清凉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心境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描写自然的情景,赋予其生命,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宁静自在生活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灵山:象征高洁的境界,代表理想与追求。
  2. 远水:象征悠远的情感,体现诗人的思考。
  3. 华池:美丽的池塘,象征着自然的丰盈与和谐。
  4. 苔径:小路的意象,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5. 石屏:石头的意象,象征安静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灵山”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景色
    • B. 高洁的境界
    • C. 友谊
    • D. 悠闲的生活
  2. 诗人通过哪些方式体现与自然的和谐?

    • A. 描述宴请场景
    • B. 描写宁静的环境
    • C. 表现对友谊的珍视
    • D. 以上都是
  3. 诗中提到的“苔径”象征什么?

    • A. 宇宙的浩瀚
    • B. 自然的生机
    • C. 生活的烦恼
    • D. 人生的意义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高适与王维的作品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高适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多地渗透了哲理与禅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王远宴麻姑蔡经宅 紫河张休真 题子侄书院双松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 奉送严大夫再领容府二首 暮春戏赠吴端公 三年冬大礼五首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 汉武帝思李夫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镇宝 血字旁的字 轰天震地 饮噉醉饱 见缝下蛆 方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津般 玉鋭 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唯唯否否 诈取豪夺 遗屙 众口嚣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