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6:18
月晦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晦魄移中律,
凝暄起丽城。
罩云朝盖上,
穿露晓珠呈。
笑树花分色,
啼枝鸟合声。
披襟欢眺望,
极目畅春情。
在这月光黯淡的夜晚,月亮的形态在中天悄然变化,
温暖的春光照耀着美丽的城市。
笼罩的云层如同晨霭覆盖在上,
晨露穿透云层,闪烁着如珠的光辉。
欢笑的树木花朵绽放出五彩的色彩,
啼鸣的鸟儿和谐地相互应和。
我披开衣襟,欢快地眺望远方,
极目所及,心中尽是春天的愉悦情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引用特定典故,但通过描绘月亮、春天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生活的愉悦。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字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庙号太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贞观之治,以其明智的治国方略而闻名。李世民也非常热爱诗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创作背景:
《月晦》创作于唐代,正值李世民统治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发展。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春天月晦之夜,心情愉悦、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月晦》通过描绘月亮、云层、晨露、树木和鸟儿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清新明快,意境优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开篇“晦魄移中律”以月亮为引子,暗示夜晚的宁静与变化,随之“凝暄起丽城”则展现了春光的温暖与城市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下文“罩云朝盖上,穿露晓珠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早晨的清新与自然之美。后面的“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景象,显示了生命的活力与欢乐。结尾“披襟欢眺望,极目畅春情”表达了诗人放开胸怀、心情愉悦的状态,流露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情的愉悦,体现了唐代诗人的人文情怀与自然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晦魄”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亮
B. 暗淡的月亮
C. 树木
D. 鸟儿
诗中提到的“罩云”意指什么?
A. 晴天
B. 云层覆盖
C. 大雨
D. 星星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愉悦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世民的《月晦》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但《月晦》更加关注春天的细腻景象与人心情的愉悦,而《登鹳雀楼》则表现出壮阔的视野与人生的感慨。两首诗虽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感与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