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1: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1:35:17
赋得樱桃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这首诗描绘了樱桃盛开的美丽景象,华林中满是芳香的花朵,洛阳城里春意盎然。樱桃的红色如同远方的太阳,翠绿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曳。高大的树枝上鸟儿在欢快地鸣叫,低垂的枝条映衬着美丽的女子。以前樱桃只是在园中生长的果实,现在却成为了宴席上的珍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樱桃的描写,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反映了唐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李世民,字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因其治国有道,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李世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世民执政期间,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樱桃的美丽景象,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赋得樱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樱桃盛开的美丽景象,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诗的开头两句,“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芳香四溢的华林与春意盎然的洛阳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则通过樱桃的鲜艳与绿叶的映衬,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两句,“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不仅表现了樱桃从自然中的果实到宴席上的珍品的转变,更隐含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与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情感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传达了李世民作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华林满芳景”意指什么?
a) 树木茂盛
b) 花香四溢
c) 田野广阔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感慨
b) 对春天的赞美
c) 对历史的思考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表达了什么?
a) 樱桃的变化
b) 奢华的生活
c) 旧时的记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李世民的《赋得樱桃》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生活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强调人生的豪情与饮酒的快意。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的不同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