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8:50
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
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
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
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
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盛大的送葬仪式,金鞍的马车在阊阖门前聚集,上林苑的玉辇也随之移动。野外的郊野让人感到新离别的悲伤,河边的桥梁再也不是昔日欢送的地方。惨淡的夕阳映照着沉沉的山峰,愁苦的云彩随着葬礼的队伍缓缓移动。悲哀的笳声时断时续,哀悼的旌旗时而舒展,时而卷起。远望去,思念的情感无穷无尽,泪水止不住地涌出。往日的亲友已不再,春光明媚又有谁与我共度呢?
作者介绍: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因其治国有方,史称“贞观之治”。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有文学修养的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世民为悼念魏徵而作。魏徵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和谏臣,对李世民的治国理政有着重要影响。魏徵去世后,李世民感到失去了贤臣,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惋惜。
《望送魏徵葬》是李世民对友人离世的深切怀念之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魏徵的悼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开头几句即以华丽的辞藻描绘送葬的盛况,金鞍、玉辇的描写不仅凸显了魏徵的身份地位,也反映了李世民对这位朋友的尊重与哀思。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景象,惨淡的夕阳与愁云相映成趣,显示出内心的悲伤与孤寂。特别是“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通过音乐和旗帜的变化,传达出悲伤情绪的波动,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升华,李世民感叹昔日的欢聚已不再,春光虽美,却无人与之共赏,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与对友人深切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既有宏观的历史感,又有微观的个人情感,是唐诗中的一篇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魏徵的深切怀念,反映出李世民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思考,以及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鞍”象征什么?
诗中“芳春共谁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提供了对《望送魏徵葬》的全面分析与解读,供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