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病起至幽谷二首》

时间: 2025-08-08 21:02:25

诗句

□□漳滨几晦明,起扶藜杖试闲行。

清泉□□□□□,□□□□□可惊。

万壑松声□□□,□□□□□□□。

□□□起沧洲趣,便欲投簪此濯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21:02:25

原文展示:

病起至幽谷二首 王禹偁 〔宋代〕 漳滨几晦明,起扶藜杖试闲行。 清泉,可惊。 万壑松声,。 起沧洲趣,便欲投簪此濯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漳河边,经历了几个日夜的交替,我起身拄着藜杖尝试着闲逛。清泉的声音,令人惊讶。万壑中松树的声音,激起了我对沧洲的兴趣,我便想要脱下官帽,在这里洗涤我的帽带。

注释:

  • 漳滨:指漳河边。
  • 晦明:指日夜交替。
  • 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拐杖。
  • 清泉:清澈的泉水。
  • 万壑松声:形容山谷中松树的声音。
  • 沧洲趣: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投簪:脱下官帽,比喻辞官。
  • 濯缨:洗涤帽带,比喻清高自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作于作者病愈后,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病愈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病愈后在漳河边的闲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清泉,可惊”和“万壑松声”描绘了自然的声音,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而“起沧洲趣,便欲投簪此濯缨”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愿意辞官归隐,过一种清高自守的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漳滨几晦明,起扶藜杖试闲行。”:描述了作者在漳河边经历了几个日夜的交替后,起身拄着藜杖尝试着闲逛。
  2. “清泉,可惊。”:清泉的声音令人惊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3. “万壑松声,。”:形容山谷中松树的声音,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4. “起沧洲趣,便欲投簪此濯缨。”: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愿意辞官归隐,过一种清高自守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拟人:“清泉,可惊”将清泉的声音拟人化,使其具有了情感。
  • 比喻:“投簪此濯缨”比喻辞官归隐,过一种清高自守的生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愿意辞官归隐,过一种清高自守的生活。

意象分析:

  • 清泉:象征清新宁静的自然美景。
  • 万壑松声:象征山谷中的宁静与和谐。
  • 沧洲趣:象征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泉,可惊”表达了什么? A. 清泉的声音令人惊讶 B. 清泉的颜色令人惊讶 C. 清泉的温度令人惊讶 答案:A

  2. “投簪此濯缨”比喻什么? A. 辞官归隐 B. 继续做官 C. 外出旅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村行》等,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可以与陶渊明的诗作进行对比,如《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王禹偁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苏子由 寄吴安中 答张文刚 寄道原 其一 赠黄鲁直 哭张六 花下饮 醉中咏牡丹 君不悟 君看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絺章饰句 包含纮的词语有哪些 不合时宜 抽刀断水 包含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皛的词语有哪些 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体育协会 约法三章 首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掠是搬非 丨字旁的字 雪芽 俯仰之间 比比皆然 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