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16
穷兔谣二首
司马光 〔宋代〕
兔营三窟定何在,棘间堑底高邱巅。
却行百步方跃入,示免余踪留雪四。
少年何为无恻隐,解鹰纵犬薰以烟。
人言兔狡非兔狡,窘急偷生真可怜。
兔子藏身的三处窟穴究竟在哪里呢?
是藏在荆棘丛中,还是在高高的丘陵顶上?
兔子逃跑时,走了百步才跳入洞中,
这留下的踪迹在白雪上显得尤为明显。
年轻人为何如此缺乏怜悯之心,
以鹰和狗来追赶它们,散发出浓烟?
人们说兔子狡猾,其实兔子并不狡猾,
它们被逼得无奈而偷生,真是令人怜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及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司马光的诗词风格严谨,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的时期,诗中通过兔子的遭遇反映了人们的生存困境与对弱者的冷漠态度。
《穷兔谣二首》以兔子为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弱者在追逐与生存中的痛苦与无奈。首联以“兔营三窟定何在”开篇,设问引人思考,表现出对兔子生存环境的关心,暗指社会对弱者的忽视。接着,通过对兔子逃亡过程的细致描写,将兔子在高丘和荆棘间的挣扎生动呈现。尤其是“却行百步方跃入,示免余踪留雪四”两句,强调了兔子在逃避追捕时的艰难与无奈。而“少年何为无恻隐”则将矛头指向人类,质问他们为何对弱小生命缺乏同情心。整首诗通过兔子之苦,折射出人类社会对弱者的冷漠与无情,激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兔子的遭遇,传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与对社会冷漠的批判,呼唤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怜悯。
诗词测试:
诗中兔子的栖息地可能在哪里?
A. 荆棘丛中
B. 水底
C. 山洞
D. 树上
诗人用哪种方式来表达对兔子的同情?
A. 直接指责人类
B. 描述兔子的逃跑
C. 讲述兔子的历史
D. 写兔子的美丽
诗中强调兔子的无奈与挣扎,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A. 动物保护
B. 人类对弱者的冷漠
C. 战争带来的伤害
D. 自然环境的变化
答案: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