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4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44:03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昨夜听秋风,霜崖几树红。
心随新雁去,宛至碧豀东。
对主搜渔钓,林岩今已空。
胡为执高节,憔翠久山中。
昨夜我听见秋风的声音,霜打的山崖上几棵树变得红艳。
我的心随着新飞来的大雁而去,仿佛已经到了碧波荡漾的东方。
面对主人,我在搜寻渔钓的乐趣,然而山林岩石间如今已是空寂一片。
为何要坚持高洁的节操,而在这幽静的山中憔悴消瘦呢?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史学家之一。司马光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日寄山中友人》写于秋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受。此时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风、霜崖和新雁,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期盼。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用“昨夜听秋风”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萧瑟的氛围,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夜晚的凉意和秋风的低吟。接着提到“霜崖几树红”,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色彩,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在心中随新雁而去,体现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更深层次,诗人一方面在努力寻找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又感受到周围的空旷与寂寞,内心的矛盾愈发明显。最后的“胡为执高节”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反思,质疑自己为何要在这孤独的山中坚持高洁的节操,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人际关系的珍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思念与孤独的交织,反映了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以及对友人深切的怀念。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新雁”象征着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快乐与团聚
C. 战争与胜利
诗人在寻找什么乐趣?
A. 渔钓
B. 读书
C. 写诗
“胡为执高节”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反思?
A. 生活的意义
B. 人际关系
C. 理想与现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