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6:30
秋意呈邻几吴充
新凉入闾巷,旧暑何人扫。
筠笼卖红莲,莎阶坠丹枣。
蕉衫日以疏,纨扇安能好。
蝉悲西风树,燕乱斜阳草。
此意属渊明,篱边几樽倒。
秋天的凉意渐渐进入小巷,往日的暑热却无人再去扫除。竹笼里有人在卖红色的莲花,莎草的台阶上挂着成熟的枣子。穿着蕉叶做的衣裳,在阳光下显得稀疏,轻巧的扇子又怎能舒适?蝉在西风中的树上悲鸣,燕子在斜阳草地上飞舞。这种情意让我想起了陶渊明,不知篱笆边几杯酒已倒。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提倡儒家思想,推崇古代贤人的生活方式,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
《秋意呈邻几吴充》创作于秋季,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思考。在这个季节,诗人通过描写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隐含着对陶渊明的敬仰,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心态。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感受交织在一起。诗的开头通过“新凉入闾巷”勾勒出初秋的清新气息,紧接着“旧暑何人扫”则反映出人们对往昔的怀念与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利用生活中的细节,如“筠笼卖红莲”和“莎阶坠丹枣”,描绘出秋天丰收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惬意。
诗中“蕉衫日以疏,纨扇安能好”以蕉衫和纨扇的对比,表现出秋日的清冷与人们对于温暖的向往,仿佛在呼唤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与安好。后面的“蝉悲西风树,燕乱斜阳草”则通过蝉鸣和燕子飞舞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凄凉的秋意,进一步加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此意属渊明,篱边几樽倒”则将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敬与自我情感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沉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与人文情怀。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唤起人们对季节变换的思考,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泊,表现了一种追求宁静与隐逸的生活理想。
诗中提到的“筠笼”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竹制的笼子
C. 一种植物
诗中“此意属渊明”指的是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白居易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秋天的凄凉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秋意呈邻几吴充》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