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董传留别》

时间: 2025-05-05 17:03:36

诗句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3:36

和董传留别

原文展示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白话文翻译

粗布大衣包裹着我的一生,心中有诗书,气度自然华贵。
厌倦了和老儒士一起烹煮瓠子叶,勉强跟随年轻人踏着槐花。
口袋空空,无法寻得春天的马,眼前杂乱地看着挑选女婿的车。
得意时仍然能够夸耀世俗,诏书新写的字如同乌鸦。

注释

字词注释

  • 麤缯大布:粗糙的绸缎和粗布,指代简朴的生活。
  • 瓠叶:瓠子的叶子,古人常用来烹饪,象征朴素的生活。
  • 举子: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考生,象征着年轻有为的人。
  • 囊空:口袋空空,形容贫困。
  • 得意:意气风发,心中得意。

典故解析

  • 瓠叶:古代文人常以食物隐喻生活的简朴。
  • 踏槐花:指春天的美好时光,象征希望和青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了极大的政治波折和个人苦难,但在文学上却成就卓越,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与友人董传的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的豁达与追求。

诗歌鉴赏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才情,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诗的开头以“粗缯大布裹生涯”开篇,直接表达了自己简朴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他不追求奢华的性格。接着提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人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在后面的句子中,苏轼表现出对与老儒士的厌倦,暗示了他不愿意局限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渴望追求更自由、更有趣的生活。对“举子踏槐花”的描绘,既是对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春天和青春的向往。

而“囊空不办寻春马”则揭示了诗人经济上的拮据,映射出一种无奈与现实的矛盾。他用“眼乱行看择婿车”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困境,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则通过对比,表现了他对世俗成就的淡然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麤缯大布裹生涯:用粗糙的布料包裹着一生,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2. 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心充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一种自信的气质。
  3. 厌伴老儒烹瓠叶:厌倦与传统儒者的生活方式,隐含对传统的反思。
  4. 强随举子踏槐花:勉强追随青年人的生活,表现出渴望活力的心态。
  5. 囊空不办寻春马:经济困窘,无法享受春天的乐趣,寓意生活的无奈。
  6. 眼乱行看择婿车:在外界繁华中感到迷乱,反映内心的困惑。
  7. 得意犹堪夸世俗:在得意之时仍可与世俗攀比,表现出对世俗成就的淡然。
  8. 诏黄新湿字如鸦:形象地描绘了新写的字,如同乌鸦般黑暗,暗示了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简朴与奢华,突出内心的矛盾。
  • 比喻:如“字如鸦”形象生动,强调了对现实的不满。
  • 排比:句式的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

主题思想: 该诗主要反映了苏轼对友人的不舍、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简朴的生活与内心的丰富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麤缯大布:象征简朴的生活。
  2. 诗书:象征知识与文化。
  3. 瓠叶:暗示传统与朴素。
  4. 槐花:象征春天与希望。
  5. 春马:象征青春与活力。
  6. 择婿车:象征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迷失。
  7. 湿字:象征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麤缯大布”指代什么? A) 奢华的生活
    B) 简朴的生活
    C) 富贵的衣着
    D) 传统的文化

  2. “得意犹堪夸世俗”一句中,苏轼对世俗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反感
    C) 淡然
    D) 追求

  3. 诗中提到的“瓠叶”象征什么? A) 知识
    B) 传统
    C) 财富
    D) 友情

答案

  1. B) 简朴的生活
  2. C) 淡然
  3. B) 传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 王维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 唐诗《送友人》与苏轼的《和董传留别》在主题上都涉及到离别与友谊,但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豁达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在诗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与无奈。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文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查询

点绛唇 王景源使君宠示岩桂长短句,拟和一首 其十五 点绛唇 世传水月观音词,徐师川恶其鄙俗,戏作一首似之 其一 点绛唇 其二 代净众老 清平乐 其二 岩桂盛开,戏呈韩叔夏司谏 少年游 别韩叔夏 减字木兰花 其六 减字木兰花 其五 鹧鸪天 其二 番禺齐安郡王席上赠故人 水调歌头 其二 水调歌头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雪里送炭 伴音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包含桢的词语有哪些 诗兵 打出吊入 剪春罗 金字旁的字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欣然命笔 包含黍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人取我与 提手旁的字 败井颓垣 凉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