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3:36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粗布大衣包裹着我的一生,心中有诗书,气度自然华贵。
厌倦了和老儒士一起烹煮瓠子叶,勉强跟随年轻人踏着槐花。
口袋空空,无法寻得春天的马,眼前杂乱地看着挑选女婿的车。
得意时仍然能够夸耀世俗,诏书新写的字如同乌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了极大的政治波折和个人苦难,但在文学上却成就卓越,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与友人董传的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的豁达与追求。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才情,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诗的开头以“粗缯大布裹生涯”开篇,直接表达了自己简朴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他不追求奢华的性格。接着提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人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在后面的句子中,苏轼表现出对与老儒士的厌倦,暗示了他不愿意局限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渴望追求更自由、更有趣的生活。对“举子踏槐花”的描绘,既是对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春天和青春的向往。
而“囊空不办寻春马”则揭示了诗人经济上的拮据,映射出一种无奈与现实的矛盾。他用“眼乱行看择婿车”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困境,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则通过对比,表现了他对世俗成就的淡然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主要反映了苏轼对友人的不舍、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简朴的生活与内心的丰富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麤缯大布”指代什么?
A) 奢华的生活
B) 简朴的生活
C) 富贵的衣着
D) 传统的文化
“得意犹堪夸世俗”一句中,苏轼对世俗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反感
C) 淡然
D) 追求
诗中提到的“瓠叶”象征什么?
A) 知识
B) 传统
C) 财富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