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2:22
修禊洛之滨,湍流得素鳞。
多凭折腰吏,来作食鱼人。
水发黏篙绿,溪毛映渚春。
风沙暂时远,紫线忆江蓴。
在洛水边举行修禊活动,河流湍急中捕获了洁白的鳜鱼。
多是那些低头弯腰的官吏,成了捕鱼的人。
水面上泛着绿色的粘腻,溪边的春光映衬着水草的毛。
风沙暂时远离,紫色的水草让我回忆起江中的蓴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修禊”源于古代的传统节日,意在祈求平安与健康。诗中提到的“江蓴”则是古代文人常以其作为春天的象征。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宗臣,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上巳节,正值春天,诗人在洛水边进行修禊活动时,捕得双鳜鱼,记录了这一惬意的场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首诗以修禊活动为背景,描绘了春天洛水边的美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修禊洛之滨”便将场景设定在春日的洛水边,带有浓厚的节日气氛。接下来的“湍流得素鳞”则通过捕获鳜鱼,表现了春水丰盈,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诗中提到的“多凭折腰吏”,既描绘出官吏们的形象,也反映了他们在春日里享受自然的情景,似乎在暗示官吏的生活虽忙碌,却也有闲适的一面。接下来的“水发黏篙绿”与“溪毛映渚春”让人感受到水的清澈与春的生机,诗人用细腻的描写让自然景色鲜活起来。
最后两句“风沙暂时远,紫线忆江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思考与回忆,似乎在说尽管一切都那么美好,但总有些东西让人惆怅。整首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的思考和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修禊”指的是什么活动?
A. 祭祀活动
B. 祈福活动
C. 捕鱼活动
D. 农耕活动
诗中提到的“素鳞”指的是什么鱼?
A. 鲑鱼
B. 鳜鱼
C. 鲈鱼
D. 鳗鱼
“水发黏篙绿”中的“黏”字形容了什么?
A. 水的颜色
B. 水的粘稠
C. 水的温度
D. 水的深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的山水诗,二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梅尧臣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和孤独。王维的诗中常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而梅尧臣则更多展现生活的乐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