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独游寄卫长林》

时间: 2025-04-30 22:18:18

诗句

草绿春阳动,迟迟泽畔游。

恋花同野蝶,爱水剧江鸥。

身外唯须醉,人间尽是愁。

那知鸣玉者,不羡卖瓜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8:18

原文展示:

草绿春阳动,迟迟泽畔游。
恋花同野蝶,爱水剧江鸥。
身外唯须醉,人间尽是愁。
那知鸣玉者,不羡卖瓜侯。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照耀着绿草,缓缓地在河边游荡。
我和野花、野蝶一同嬉戏,喜爱水中的江鸥在嬉闹。
在世俗之外只求醉酒,世间的烦恼尽皆如愁云一般。
谁知道那些弹玉的人,不羡慕贩卖西瓜的农夫。

注释:

  • 草绿春阳动:春天的阳光照耀着绿草,生机勃勃。
  • 迟迟泽畔游:缓慢地在河边游荡,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
  • 恋花同野蝶:恋花是指爱花,野蝶则是指在野外飞舞的蝴蝶。
  • 爱水剧江鸥:对水的喜爱和水中江鸥的戏耍。
  • 身外唯须醉:只希望在身体之外沉醉于酒中,表达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
  • 人间尽是愁:世间充满了忧愁、烦恼。
  • 鸣玉者:指弹奏玉琴的人,象征着高雅的艺术追求。
  • 不羡卖瓜侯:不羡慕那些贩卖西瓜的普通人,表达一种不以世俗成就为重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字子昱,唐代诗人,生于扬州,擅长写景抒情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风受到王维的影响,常以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独游寄卫长林》创作于一个春日游玩的场景中,表现了诗人在美丽的春光中游玩的心情,传达出一种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逃避。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对世事的淡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开头两句“草绿春阳动,迟迟泽畔游”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恋花同野蝶,爱水剧江鸥”展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状态,表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享受。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引入了“身外唯须醉,人间尽是愁”,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与无奈。尽管外界的美好令人向往,但内心的烦恼却难以逃避。最后一句“那知鸣玉者,不羡卖瓜侯”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成就的淡泊,强调艺术生活的高尚与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之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世俗烦恼的无奈。这样的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读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绿春阳动:春天的阳光照耀着绿草,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2. 迟迟泽畔游:悠然自得地在水边游玩,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 恋花同野蝶:对花的喜爱与蝴蝶的嬉戏,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
  4. 爱水剧江鸥:与水中的江鸥同乐,表现出对自然水域的向往。
  5. 身外唯须醉:在外界的喧嚣中,诗人选择醉酒来逃避现实。
  6. 人间尽是愁:世俗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无处不在。
  7. 那知鸣玉者:弹奏玉琴的人,象征着追求高雅艺术的人。
  8. 不羡卖瓜侯:不羡慕那些贩卖西瓜的普通人,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的漠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鸣玉者”比喻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与“卖瓜侯”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高尚追求。
  • 拟人:江鸥、野蝶的活动描绘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恋花同野蝶,爱水剧江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展现出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艺术追求的高尚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草绿: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到来。
  2. 春阳:代表光明与温暖,象征希望与生机。
  3. 野蝶: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灵动。
  4. 江鸥:象征灵动的水鸟,代表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5. :象征逃避现实与寻求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身外唯须醉”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态?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现实的逃避
    • C. 对友谊的珍视
  2. “恋花同野蝶”中的“野蝶”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自由与轻灵
    • C. 友情的美好
  3. 作者对“卖瓜侯”的态度是?

    • A. 赞赏
    • B. 羡慕
    • C. 蔑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高雅的生活情趣。
  2.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酒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对比:

  • 《独游寄卫长林》与《山居秋暝》
    • 主题: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独游寄卫长林》更偏向于对自由与逃避的思考,而《山居秋暝》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风格:前者清新自然,后者则更具静谧与禅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司空曙传》

相关查询

古挽歌 其三 古挽歌 其二 送韦判官归蓟门 途中寄杨涉 题服柏先生 夜会李太守宅 题宇文𧚞 野田行 早上凌霄第六峰入紫溪礼白鹤观祠 夜会李太守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辩决 矛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鼓舞欢欣 蜂腰削背 视如陌路 梦开头的成语 楚弓遗影 陆云家鹤 出敌意外 年头月尾 弋字旁的字 超然自引 纳税义务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