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1:07
念奴娇 其六 赋雨岩
辛弃疾
近来何处有吾愁?
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
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
和云种树,
唤作真闲客。
此心闲处,不应长藉丘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
且把清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
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风高,
松梢桂子,
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
莫教啼鸟惊着。
我最近在哪里找到我的忧愁呢?
又在哪里能感受到我的快乐?
这点凄凉的情感在千古间流传,
我独自倚靠在西风中,感到空旷无依。
在竹林中寻觅泉水,
和云朵一起种植树木,
这才算是真正的闲适客。
我的心在闲适的地方,不应该长久依赖山丘和谷壑。
别再说往事全是虚妄,而今的事情也算是,
不如把酒杯端起,慢慢品味。
在醉酒中我不知自己是谁,
既不是明月,也不是浮云,更不是仙鹤。
露水寒冷,风高松梢,
即便喝醉了,也能清醒过来。
在北窗下高卧,
不要让啼鸟来惊扰我。
此诗中提到的“清尊”与“露冷风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感受,以及对生活中闲适状态的追求。诗中提到的“醉里不知谁是我”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词风豪放、意境深远,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时,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辛弃疾的《念奴娇 其六 赋雨岩》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思考。诗中,诗人以“近来何处有吾愁”开篇,质疑自我内心的忧愁和快乐,展示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追问。接着,他通过“并竹寻泉,和云种树”描绘出一种理想的闲适生活,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此心闲处,不应长藉丘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依赖的思考,强调了心灵的闲适应当超越物质的束缚。在“醉里不知谁是我”中,他将醉酒与自我迷失相结合,显示了对存在意义的探讨。最后“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则以一种闲适的姿态,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心理状态的反映,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审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强调内心的闲适与超然。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对自我身份的探讨,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辛弃疾的《念奴娇 其六 赋雨岩》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醉里不知谁是我”中,诗人表达了什么?
“此心闲处,不应长藉丘壑”意在说明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