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阮郎归·山前风雨欲黄昏》

时间: 2025-04-28 03:55:05

诗句

山前风雨欲黄昏。

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55:05

原文展示

阮郎归·山前风雨欲黄昏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山前风雨欲黄昏。
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


白话文翻译

在山前,风雨将至,黄昏即将来临。山顶上飞舞的雪花。鹧鸪叫声中,隐约可见几家村落。在潇湘地区遇见老朋友。轻挥羽扇,整理着纶巾。年轻时骑马尘土飞扬。如今却憔悴不堪,只能赋诗招魂。儒生的冠帽常常误了自己的身世。


注释

  • 山前:山的前面,指的是风雨来时的景象。
  • 欲黄昏:将要黄昏,意指天色渐暗,暗示即将到来的变化。
  • 鹧鸪声:鹧鸪是一种鸟,鸣叫声清脆,常用来渲染乡村宁静的气氛。
  • 潇湘:潇湘,指的是湘江地区,以水乡著称。
  • 挥羽扇,整纶巾:描绘出一种优雅的风度,羽扇和纶巾都是文人雅士的标志。
  • 少年鞍马尘:形容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和追逐风尘的生活。
  • 如今憔悴赋招魂:如今已是憔悴不堪,写诗以招魂,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和对青春的怀念。
  • 儒冠多误身:儒生的冠帽常常让自己迷失方向,暗指对传统学术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醉吟先生,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深受后人喜爱,常以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为题材。

创作背景

《阮郎归·山前风雨欲黄昏》创作于辛弃疾的中晚年,正值他对国家前途感到忧虑之时。诗中既有对故人的怀念,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阮郎归·山前风雨欲黄昏》以其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意境著称。开篇描绘了山前的风雨,给人以即将来临的黄昏之感,暗示着人生的变化和无常。随着景象的展开,鹧鸪的鸣叫声与村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乡村宁静、恬淡的氛围,仿佛让人回忆起过往的温馨时光。

接下来,诗人回忆与故人的相遇,挥舞羽扇、整理纶巾的形象,展现了他年轻时的潇洒与风度。这种对比与反衬,使得“如今憔悴”显得更加引人深思,展现出时光的无情与个人理想的破灭。辛弃疾通过“赋招魂”的方式,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青春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惆怅。

最后一句“儒冠多误身”,则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辛弃疾作为儒者,常常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首词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历史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细腻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前风雨欲黄昏。
    描绘了即将来临的黄昏时分,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化与不安。

  2. 山头来去雪。
    通过山头的雪,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象征着孤独和遥远的思念。

  3. 鹧鸪声里数家村。
    鹧鸪的叫声与村落构成宁静的乡村画面,唤起对故乡的思念。

  4. 潇湘逢故人。
    在潇湘相遇故友,反映出对过往情谊的珍视。

  5. 挥羽扇,整纶巾。
    形象地展示了年轻时的风度与潇洒,带有对往昔的怀念。

  6. 少年鞍马尘。
    形容年轻的意气风发,追逐风尘,充满活力。

  7. 如今憔悴赋招魂。
    由过去的辉煌转入如今的憔悴,表达对青春与理想的失落感。

  8. 儒冠多误身。
    对传统儒生身份的反思,暗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雨欲黄昏”,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鹧鸪声与村落相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挥羽扇,整纶巾”,展现出词人的文人气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山前的风雨为引,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对青春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辛弃疾在历史变迁中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前:象征着人生的起点与归宿。
  • 风雨:象征变化与不安。
  • 鹧鸪:象征乡愁与故乡的温暖。
  • 潇湘:象征着情谊与理想的寄托。
  • 羽扇、纶巾:象征文人雅士的气质与风度。
  • 少年鞍马尘:象征青春的活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鹧鸪”象征什么? A. 宁静的乡村
    B. 迅速的变化
    C. 对青春的怀念

  2. 填空题:诗中“如今憔悴赋___”意指对往昔的追忆。

  3. 判断题:诗中“儒冠多误身”反映了辛弃疾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对/错)

答案

  1. A
  2. 招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念。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展示豪放而细腻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
    辛弃疾的词多表现豪放的爱国情怀,而李清照则多以细腻的情感与个人生活为题。两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竹枝 谅公洞庭孤橘歌 题歙山栖霞寺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交難 送苏秀才归永嘉 放鹤亭 重阳后,半月天气温丽,忽变奇寒,晦日大雪 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七首 喜雪示桂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胆战魂惊 义不生财 宝盖头的字 不动明王 隐沦 归根究柢 赤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弃末反本 马前课 大含细入 页字旁的字 舍命不舍财 满坐寂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