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5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51:59
玉楼春 其六 用韵答子似
君如九酝台黏。
我似茅柴风味短。
几时秋水美人来,
长恐扁舟乘兴懒。
高怀自饮无人劝。
马有青刍奴白饭。
向来珠履玉簪人,
颇觉斗量车载满。
你就像那九酝酒一样浓厚,
而我却像茅柴般风味短暂。
不知何时秋水中的美人会来,
我常担心小舟乘兴而懒。
高兴时自己饮酒无人劝,
马儿吃着青刍,奴仆吃着白饭。
往日那些佩戴珠履玉簪的人,
如今却感到斗量车载已满。
“九酝”是指一种上等的酒,象征情感的浓厚;“茅柴”则是简单草木,象征平凡与短暂。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兼具豪放与细腻的风格。他的作品多描写爱国情怀与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辛弃疾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情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玉楼春 其六 用韵答子似》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他人高贵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君如九酝台黏”开篇,展现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赞美,接着转入对自己短暂风味的自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及现实的无奈。
诗中表现出的情感极为细腻,尤其是在描绘秋水美人来的期待和对小舟懒惰的担忧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几句反映了辛弃疾对生活的感慨,珠履玉簪的高贵与自己平凡的生活形成对照,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饮酒的豪情,又有对高贵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君如九酝,似茅柴)、对仗(青刍与白饭)等修辞,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友谊的珍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复杂而丰富的人生观。
诗词测试:
“君如九酝”中的“君”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茅柴”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中“珠履玉簪”所代表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