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42:30
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鎝头。
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
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
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
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
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
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
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
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
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
大弦长,小弦短,小弦紧快大弦缓。
初调锵锵似鸳鸯水上弄新声,入深似太清仙鹤游秘馆。
李供奉,仪容质,身才稍稍六尺一。
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
指剥葱,腕削玉,饶盐饶酱五味足。
弄调人间不识名,弹尽天下崛奇曲。
胡曲汉曲声皆好,弹著曲髓曲肝脑。
往往从空入户来,瞥瞥随风落春草。
草头只觉风吹入,风来草即随风立。
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
爇玉烛,点银灯;光照手,实可憎。
只照箜篌弦上手,不照箜篌声里能。
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
实可重,不惜千金买一弄。
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
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
除却天上化下来,若向人间实难得。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42:30
李供奉弹箜篌歌
作者: 顾况 〔唐代〕
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鎝头。
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
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
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
一弦一弦如撼铃。
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
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
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
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
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
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
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
大弦长,小弦短,小弦紧快大弦缓。
初调锵锵似鸳鸯水上弄新声,
入深似太清仙鹤游秘馆。
李供奉,仪容质,身才稍稍六尺一。
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
指剥葱,腕削玉,饶盐饶酱五味足。
弄调人间不识名,弹尽天下崛奇曲。
胡曲汉曲声皆好,弹著曲髓曲肝脑。
往往从空入户来,瞥瞥随风落春草。
草头只觉风吹入,风来草即随风立。
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
爇玉烛,点银灯光照手,实可憎。
只照箜篌弦上手,不照箜篌声里能。
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
实可重,不惜千金买一弄。
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
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
除却天上化下来,若向人间实难得。
这首诗描绘了国府乐手李供奉弹奏箜篌的场景。他的乐器绳索鲜艳,金色的头饰闪耀。清晨里,乐声传入鸳鸯殿,夜晚则在明月楼下悠扬。李供奉的双手灵活,指法娴熟,拨动琴弦如同舞动,乐声细腻动人,似乎惊飞了树下的小鸟。
坐在珊瑚席上,乐声宛如珍珠落下,清脆悦耳。无论快慢,远听近听都别有滋味,左手低调,右手高举,音调随心而动。大弦如同秋天的雁,匆匆飞过;小弦则似春燕,轻声细语。手指灵巧,腕力柔软,乐音如风般变幻。
乐声清脆,犹如碎玉落下,美女们争先恐后地窥视,圣人也为之动容。大弦长,小弦短,紧张与松弛之间自有其韵。初调声如水面上的鸳鸯,深处如仙鹤游弋于秘馆。李供奉仪容端正,身材高大,但在外界不轻易显露自己,内心的乐声却不曾停歇。
他的指法如剥葱,腕力如削玉,调味五味俱全。他的调子无人知晓,弹尽天下奇曲。胡曲与汉曲声俱美,乐音从窗外轻轻飘入,随风落在春草上。草只觉风吹入,风来草便随之而立。草不知风的到来,风也不知声的快慢。
点亮烛光,银灯照手,实在令人厌恶。只照到箜篌上手,不照乐声的深邃。天子每日可见,王侯将相也纷纷迎接,巧妙的乐声每日都有变化。这样的乐手,值得千金买一曲。银器与胡瓶在马上驮运,瑞锦与轻罗满车送来。此地的好手不止一国,南北皆有。除了天上的神仙之乐,世间很难得见如此精妙的演奏。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音乐、情感的敏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涉及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作为国府乐手,李供奉在当时的乐团中担任重要角色,诗歌通过描绘他的弹奏,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与乐手的才华,反映出当时对艺术的崇尚与追求。
《李供奉弹箜篌歌》是一首典雅而细腻的乐曲描写诗,展现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盛与乐手的高超技艺。诗中不仅描绘了李供奉精湛的弹奏技巧,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音乐的魅力。
诗的开篇即以“国府乐手弹箜篌”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国都场景。接下来,通过对乐器的描写,如“赤黄绦索金鎝头”,展现了箜篌的华丽与精致,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随着诗的展开,李供奉的弹奏技巧被细致描绘,左手与右手的配合、音调的变化,无不体现出他深厚的音乐素养与技艺。诗中“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音乐的流畅与变幻,令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节奏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对乐声的描绘,如“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细腻而富有诗意,仿佛让人听到了箜篌的声音,感受到了乐音的美妙。诗中还提到美女与圣人争相观看,反映出音乐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艺术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也是对李供奉这一艺术家的敬意,透过音韵的美,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宽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供奉弹奏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艺术家的崇敬,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同时展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乐手的非凡才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供奉弹奏的乐器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早晨有敕鸳鸯殿”主要反映了什么?
“大弦似秋雁,小弦似春燕”用来描绘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