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滕彦真韵三首》

时间: 2025-08-09 12:09:31

诗句

我欲湘西看,行须觅渡船。

何如临绝顶,得以尽长川。

鸥鹭烟云表,蚊虻埃壒前。

隐宁分大小,那更别山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12:09:31

原文展示: 我欲湘西看,行须觅渡船。何如临绝顶,得以尽长川。鸥鹭烟云表,蚊虻埃壒前。隐宁分大小,那更别山鄽。

白话文翻译: 我想要去湘西看看,必须找到渡船才能前行。何不登上山顶,这样就能一览无余地看到长长的河流。鸥鹭在烟云之外飞翔,蚊虻在尘埃之前飞舞。隐居不分大小,更不用说分别山中的村落了。

注释:

  • 湘西:指湖南西部的地区。
  • 绝顶:山顶。
  • 长川:长河。
  • 鸥鹭:水鸟。
  • 蚊虻:小昆虫。
  • 埃壒:尘埃。
  • 山鄽:山中的村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湘西时的所感所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比渡船和山顶的视角,作者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认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渡船和山顶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思考。诗中“我欲湘西看,行须觅渡船”表达了作者对湘西美景的向往,但“何如临绝顶,得以尽长川”则显示了作者更倾向于从高处俯瞰全景的视角。后两句“鸥鹭烟云表,蚊虻埃壒前”通过对比高飞的水鸟和低飞的昆虫,进一步强调了高处的视野和心境。最后两句“隐宁分大小,那更别山鄽”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认同,不分大小,不别山中村落,体现了隐居的宁静和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欲湘西看,行须觅渡船:表达了作者对湘西美景的向往,需要找到渡船才能前往。
  2. 何如临绝顶,得以尽长川:通过对比,作者认为登上山顶能更好地欣赏长河的美景。
  3. 鸥鹭烟云表,蚊虻埃壒前:通过对比高飞的水鸟和低飞的昆虫,强调了高处的视野和心境。
  4. 隐宁分大小,那更别山鄽: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认同,不分大小,不别山中村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渡船和山顶的对比,强调了高处的视野和心境。
  • 象征:鸥鹭和蚊虻分别象征高飞和低飞,体现了高处的视野和心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比不同的视角和心境,作者展现了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西:象征着遥远和神秘的美景。
  • 绝顶:象征着高处的视野和心境。
  • 长川:象征着广阔和流动的美景。
  • 鸥鹭:象征着高飞和自由。
  • 蚊虻:象征着低飞和尘世。
  • 山鄽:象征着隐居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如临绝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A. 去湘西看美景 B. 登上山顶欣赏长河 C. 找到渡船 D. 隐居生活 答案:B

  2. 诗中“鸥鹭烟云表,蚊虻埃壒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对仗 答案:C

  3. 诗中“隐宁分大小,那更别山鄽”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认同? A. 繁华都市 B. 隐居生活 C. 旅行生活 D. 官场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隐居山中的宁静和超脱。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登上山顶俯瞰全景的壮阔。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次滕彦真韵三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超脱,但赵蕃的诗更强调高处的视野和心境。
  • 赵蕃的《次滕彦真韵三首》与杜甫的《望岳》都表达了登上山顶俯瞰全景的壮阔,但赵蕃的诗更强调隐居生活的认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静女 北风 北门 国风·邶风·泉水 简兮 国风·邶风·旄丘 国风·邶风·式微 国风·邶风·谷风 匏有苦叶 雄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物归旧主 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怀诈暴憎 肉字旁的字 撑霆裂月 包含声的词语有哪些 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秘邃 心满意足 風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语鸟 狰狞可畏 瓦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大放悲声 解结 细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