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2:54
原文展示:
明叔同舟见别于永和 赵蕃 〔宋代〕
炮云忽作空中起,坐觉相顾移表里。 儿曹厌静欣聚落,数问篙师行几里。 人生到处如燕鸿,南北故怜无定耳。 有时相与说旧游,此味犹如蠹书纸。 秋风日夜催落水,我鬓半霜那足倚。 况堪忽忽新悼亡,忍并高山对流水。 陈侯于我四海人,气合能同旧州里。 向来风雨懒出门,今乃江程劳玉趾。
白话文翻译:
炮云突然在空中升起,我们坐在一起感觉内外都变了。 孩子们讨厌安静,喜欢热闹的聚落,多次问船夫我们走了多远。 人生就像燕子和鸿雁,南北漂泊不定。 有时我们一起谈论过去的旅行,那种感觉就像被虫蛀的书纸。 秋风日夜催促着落叶,我的头发半白,怎能依靠。 更何况突然间有了新的哀悼,怎能忍受与高山流水相对。 陈侯和我都是四海为家的人,气质相合,能在旧州里相聚。 向来风雨交加时懒得出门,今天却在江上行程中劳累了脚趾。
注释:
诗词背景:
赵蕃是宋代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著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陈明叔在永和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人生漂泊不定和对过去回忆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炮云起兴,形象地描绘了分别时的突兀和内心的变化。诗中“人生到处如燕鸿”一句,用燕子和鸿雁的漂泊不定来比喻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旅程的感慨。秋风、落水、半霜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哀愁氛围。诗的结尾,诗人以陈侯为伴,虽在风雨中劳顿,但仍有气合之感,显示了友情的深厚和对共同经历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炮云忽作空中起,坐觉相顾移表里。
儿曹厌静欣聚落,数问篙师行几里。
人生到处如燕鸿,南北故怜无定耳。
有时相与说旧游,此味犹如蠹书纸。
秋风日夜催落水,我鬓半霜那足倚。
况堪忽忽新悼亡,忍并高山对流水。
陈侯于我四海人,气合能同旧州里。
向来风雨懒出门,今乃江程劳玉趾。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的漂泊和友情的珍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炮云、秋风、落水等意象,以及对陈侯的描述,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炮云”象征什么? A. 分别的突如其来 B. 内心的平静 C. 旅途的开始 D. 自然的美丽
“人生到处如燕鸿”这句话用什么来比喻人生? A. 燕子和鸿雁 B. 高山和流水 C. 秋风和落水 D. 炮云和风雨
诗中的“陈侯”是指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家人 C. 诗人的老师 D. 诗人的敌人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