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时间: 2025-05-04 10:40:33

诗句

堦前树影开还合,叶底蝉声短复长。

睡起更知茶味永,客来聊共竹风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33

原文展示: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张栻 〔宋代〕

堦前树影开还合,叶底蝉声短复长。 睡起更知茶味永,客来聊共竹风凉。

白话文翻译:

台阶前的树影时而分开,时而合拢,树叶下的蝉声时而短促,时而悠长。 醒来后更能体会到茶的余味悠长,客人来访时,我们一起享受竹林中的凉风。

注释:

  • 堦(jiē):台阶。
  • 树影开还合:形容树影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
  • 叶底蝉声短复长:蝉声在树叶下时短时长,形容蝉声的变化。
  • 茶味永:茶的余味悠长。
  • 竹风凉:竹林中的凉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城南书院所作,通过描绘书院周围的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书院周围的景致,通过树影、蝉声、茶味和竹风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开还合”和“短复长”运用了对仗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堦前树影开还合”,通过树影的变化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动态美。
  • 第二句“叶底蝉声短复长”,以蝉声的时短时长来表现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律动。
  • 第三句“睡起更知茶味永”,表达了醒来后对茶香余味的深刻体验,体现了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 第四句“客来聊共竹风凉”,描绘了与客人共享竹林凉风的情景,展现了主客之间的和谐与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开还合”与“短复长”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反复:通过“开还合”和“短复长”的反复,强调了自然现象的循环往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影: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动态美。
  • 蝉声:代表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律动。
  • 茶味:体现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品质的追求。
  • 竹风:象征宁静和清凉,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理想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堦前树影开还合”中的“堦”是指什么? A. 墙壁 B. 台阶 C. 窗户 D. 门
  2. 诗中“叶底蝉声短复长”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 诗中“睡起更知茶味永”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深刻体验? A. 酒 B. 茶 C. 食物 D. 音乐
  4. 诗中“客来聊共竹风凉”中的“竹风”象征什么? A. 炎热 B. 寒冷 C. 宁静 D. 喧嚣

答案:

  1. B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达了文人追求自然和谐、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朱熹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理学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霁·重到西冷 仙霞岭次徐意一参政韵 拟长吉十二月乐辞 少年游(赋泾云轩) 小沧浪亭 有以渔舟唱晚作图命题拟试者因戏成三首 其三 句 其二 潇湘八景 其四 江天暮雪 有怀袁季源 太乙西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龝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素丝羔羊 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究治 龠字旁的字 香荔 监主自盗 包含牌的成语 砥砺名节 伤负 词少理畅 鹵字旁的字 私活儿 韦字旁的字 癣疥之疾 于心无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