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1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12:19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太虚的天空中出现了月晕,划船的人知晓了天上的风。
挂上席子等待天明出发,浩淼的湖面上显得渺小而空旷。
在水流中央看到高峻的山峦,气势压倒了九江的雄伟。
山色浓郁如黛,峥嵘的山峰映衬着曙光的天空。
香炉山的阳光刚刚升起,瀑布飞溅成了彩虹。
我早就想去追寻你这位朋友,况且这次还怀念远方的公子。
我因被工作束缚,未能稍作休息。
淮海的路程已过一半,星月相伴,岁月已接近尽头。
寄语那些居住在岩石中的人,大家总会有缘再相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尚子”可以指代朋友或崇敬的人,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岩栖者”指住在岩石上的隐士,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展现了对山水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孟浩然游览庐山时,表达了他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所感受到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
《彭蠡湖中望庐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诗作。全诗以“望”为起点,描绘了湖中望庐山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通过“太虚生月晕”引入,描写了明亮的月亮和轻柔的风,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湖面上的景色,表现出一种渺小感和无尽的思绪。中间部分以“中流见匡阜”展开,描绘了庐山的雄伟,暗示自然的伟大与人之渺小。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的意象,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对过往的怀念。最后两句通过对“岩栖者”的寄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邃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太虚生月晕”意指什么?
“我来限于役”中“役”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香炉”指的是哪座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