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2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24:32
忝官引
作者:元结 〔唐代〕
天下昔无事,僻居养愚钝。
山野性所安,熙然自全顺。
忽逢暴兵起,闾巷见军阵。
将家瀛海滨,自弃同刍粪。
往在乾元初,圣人启休运。
公车诣魏阙,天子垂清问。
敢诵王者箴,亦献当时论。
朝廷爱方直,明主嘉忠信。
屡授不次官,曾与专征印。
兵家未曾学,荣利非所徇。
偶得凶丑降,功劳愧方寸。
尔来将四岁,惭耻言可尽。
请取冤者辞,为吾忝官引。
冤辞何者苦,万邑馀灰烬。
冤辞何者悲,生人尽锋刃。
冤辞何者甚,力役遇劳困。
冤辞何者深,孤弱亦哀恨。
无谋救冤者,禄位安可近。
而可爱轩裳,其心又干进。
此言非所戒,此言敢贻训。
实欲辞无能,归耕守吾分。
昔日天下太平,我隐居在乡野,养成了愚钝的性情。
在山野中生活让我感到安宁,怡然自得,生活顺遂。
忽然遭遇战乱,街巷中出现了军队的阵势。
为了保护家园,我宁愿抛弃财富与荣华。
回想起乾元年间,圣人开启了安定的局面。
我曾经到魏阙上奏,天子也曾关心地询问。
我敢于引用王者的箴言,也献上当时的议论。
朝廷喜欢直言不讳,明主赞赏忠诚与信义。
屡次授予我官职,却未曾依次而授。
我从未学习兵法,不追求荣华利益。
偶然得到了一些功劳,却因内心愧疚而难安。
从那时起,已过去四年,羞愧之情无法言喻。
请让我引用冤屈者的言辞,来表达我对官职的忏悔。
冤屈中有多少苦,万城之中只剩灰烬。
冤屈中有多少悲,生灵皆遭刀剑之苦。
冤屈中有多少艰,劳作者遭受困苦。
冤屈中有多少深,孤弱之人也满怀哀恨。
没有人来拯救冤屈,我的官位怎能靠近。
而那些可爱的华服,内心却是干涸的。
这些话并非我所警惕,这些话也敢于传授。
实在想辞去无能的官职,回归田园守护我的分内之事。
作者介绍:元结是唐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豪放洒脱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道德观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战乱时期,诗人以个人的经历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官职的无奈和对冤屈的同情。
《忝官引》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诗人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官职的无奈与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描绘了昔日的宁静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随着战乱的到来,诗人内心的愧疚与无奈逐渐显露。
全诗通过对冤屈的深刻反思,折射出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悲哀。诗人不仅感叹自身的无能,更对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表示深切的同情。诗中提到的“冤辞”字句,传达了对无辜者的呼声,展现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反思与担当。
此外,诗人在表达这些情感时,使用了大量的对仗和排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使得情感更为激荡。整首诗在感情的流露中,彰显出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反思,对权力与责任的思考,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冤辞”主要指什么?
诗人对战乱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